资料图:中国歼-15舰载机试飞图
资料图:美军垂直起降型f-35b战机
在沈阳亮相的歼-15战斗机
资料图:网络上流传的中国国产歼-15舰载战机试飞图。
韩国军事防务网
首先,文章认为,f-35从一开始就不适合作为舰载机。众所周知,舰载机与空军战机有着很本质的区别,即使在美国历史上,也仅有f-4战机同时作为海军与空军的主力战机使用。对于海军而言,舰载机较之空军战机主要的性能数据上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最关键的是,舰载机必须要在可靠性上达到很高的标准。因此,美国的海空军战机换代中,除了因第二代战机全部采用f-4而同步装备以外,在换装第三代战机的过程中,海军装备首架f/a-18系列战机的时间,较之空军装备首架f-16战机的时间晚了2年左右。这里面固然有海军采用的是空军淘汰战机方案的因素在里面,但不能否认的是,f/a-18系列战机在进入美国海军之前,已经相当成熟,足以满足快速装备部队的可能。而海军之所以要晚两年服役,很大程度上是看同等级战机在空军中的服役情况,如果情况允许,自己再大规模装备新型战机。尽管这并非是美国海军的传统,但这种追求可靠性的固有特点,使得海军几乎不可能装备一种已经在空军方面证明不很可靠的装备。因为,在任何一个时期的美国海军看来,落后一点但很可靠的战机,永远比因装备诸多华而不实的先进技术而可靠性低下的战机要有用得多。
f-35战机另一大为人们所称道的特点就是其号称比f-22战机更先进一个数量级的隐身性能。而这也恰恰成为了其不能成为一种可靠舰载机的又一大原因。因为,在采用相同隐身技术的条件下,机体较小的f-35战机取得比f-22战机好一些的隐身效果是必然的。但参照f-35战机的发展来看,美国人无疑在f-35战机上应用了更为先进的隐身技术。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却是建立在f-22战机隐身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基础上的。依照美国研制f-35战机的过程中并没有新型隐身技术问世的情况来看,f-35战机应该采用了和f-22战机基本原理类似的隐身技术,即通过铁基隐身涂料,将发射到机体的雷达波吸收转化成热能的方式达到隐身效果。但f-22战机的实验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了隐身涂料附着力不强,难以达到使用寿命的情况出现。而即使应用在f-35战机上的类似技术已经达到了设计指标,但是面对海上高温、高湿、高盐的恶劣环境,此类先进技术能否达到海军一贯要求的,高于空军同类技术的可靠性呢?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同样决定了f-35战机不能作为一种较为成功的舰载机,即其单发结构。而此处谈到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强调已经老生常谈的双发布局可以带来的更高的可靠性,而是因双发布局而带来的较大的机体改进空间。同样以f/a-18与f-16战机进行比较,两者虽然至今均推出了三大批次的改进型,并且后者的小改进批次更加频繁。但实际上,f/a-18系列战机虽然经历的改进次数相对较少,但是改进幅度却远非空军战机可比,以至于未来满足后期的继续改进,研制并制造了体积较之前一型号打了25%的e/f系列战机,而这种情况在f-16战机上是没有的。因此,作为一种较为成功的舰载机,其不仅要具备较为充足的储备改进空间,同时,其改进频率又不能太频繁。而这两个条件,显然f-35都不具备。单发布局决定了其内部相对有限的空间,而大量新技术的应用,就决定了其在服役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不许在不断的敲敲打打中度过,而这显然都是任何一国海军所不能接受的。
其次,文章认为,现有美国海军航空兵的作战体系是完整而有力的,不需要f-35的加入。如果说前一点是从说技术条件上论述f-35战机不适合作为美国海军的新型舰载机的话,那么这一点,就是从实际需要上说明,不仅是在现阶段,而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海军也不需要这样一型新型战机的到来。
如果说美国空军因其对新技术的盲目追求而陷入了技术与资金的死亡螺旋的话,那么美国海军无疑算是逃过了一截。事实上,除了冷战阶段的a12计划以外,美国海军还从未在舰载机方面动过高科技的脑子。而现阶段的美国海军航空兵的作战集群,虽然并没有全新装备加入,但其却依靠对现有装备的改进,实现了对主要装备的更新换代。例如,以近乎全新的f/a-18e/f战机替换了f-14系列战机,以及f/a
第三,文章认为,面对中国,即使是f-35也并没有过多技术上的优势。随着美国逐渐将其战略重心转向亚洲,日后与中国的军事对抗似乎难以避免。因此,很多隐性战机的支持者会认为,f-35战机的上舰将有利于美国外来进行对中国可能的侦查与攻击。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而且从根本上讲,美国长期采用的打击方式,已经将自身的隐形战机置于一个必死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