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施孤

来源:潮汕文化   发布时间:2015-05-20 20:21:45 

节日信仰习俗。盂兰胜会“施孤”,是中元节的主要内容。这一天,人们早在街口村前搭好“祭孤台”(“祭孤棚”、“祭孤堂”)和“法师座”。高高的法师座位供着地藏菩萨,下面是一盘盘面制的桃子和大米。“祭孤台”上立着三块牌位和招魂幡。中午一过,各家各户把祭品送来,摆到祭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插上一把各种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胜会”、“甘露门开”等字样。奏庙堂音乐之后,法师身着袈裟端坐座上,敲响引钟,带领僧众念经念咒,然后抛食祭孤,将一盘盘面桃及大米撒向四方,这个仪式叫“放焰口”。许多乞丐和穷苦人家的孩子明知这些祭品是施祭鬼魂的,但还是上前争抢。有些“抢孤者”用网帕缚于竹竿末端,在空中兜住台上抛下之物,称为“孤承”。
放大焰口时,还派船到潮江上游,赶在仪式开始之前,边返航边点燃一只只大陶钵制成的豆油灯,放入江中,引领八方孤魂野鬼前来受祭,谓之“放水灯”。有的地方祭孤时,还怕隔江的孤魂没法渡河,专门派船到对岸接他们过江,祭孤完毕,再摆渡把他们送回去。
20世纪40年代前,“祭孤台”前面往往立着两个五色纸糊成的巨大纸人,青面獠牙,俗称“孤王”,是专门负责维持参加施孤大会的无主鬼们秩序的大鬼。祭孤台上的灵牌有三:“男孤魂之位”、“女孤魂之位”、“儿童男女孤魂之位”。1945年抗战胜利后,许多地方祭孤台上还加一块“抗战阵亡将士”的灵牌。潮阳、普宁等地施孤时,有些人还买来衣服、犁耙、水车,甚至买下穷人家的女儿,写在牌子上,由台上抛下,夺得牌子的人可凭牌到台上认领。
施孤多联乡举行,还要请戏班演戏。有的地方,如普宁梅塘,每每演戏多达20余台。戏棚由一人多高的戏棚椅和木板搭成,为防观众把戏棚挤倒,还在台前挖一长方形大坑,填满水。夜戏要从太阳下山一直演到天亮。这样演两二天才罢。到农历七月的最后一天,俗称“关孤门”,不再施孤。民谚云“有闲来看戏,无食去抢孤”。1949年以后,抢孤活动基本禁绝。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