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十面埋伏”:“三五年赶超釜山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9:15 

在东北亚区域“摆平”了所有日本港口之后——

青岛港“十面埋伏”:“三五年赶超釜山港”

1月6日,青岛港集团与威海港集团合资经营的青威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杰出质量人颁奖典礼上,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告诉记者:“在上海以北的东北亚区域,青岛港已经摆平了所有的日本港口,现在就剩下一个韩国的釜山港。我想有朝一日我非要超过它。”

常德传说他把超过釜山港的时间定为3年-5年。

530亿整合港口群

“我们只有整合青岛港及周边资源,跻身世界十大强港口之列才能生存和发展。”常德传说。而整合的第一步便是与威海港的合资。

这家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初期投资为1.4亿元人民币,其资产包括岸线总长为425米的两个已建成的集装箱专用泊位和面积为11余万平方米的配套堆场。目前,威海港集团和青岛港集团分别持股51%和49%,两年内持股比例将变更为各占50%。

据介绍,合资码头公司运营后,集装箱吞吐量年内将实现翻番增长。在去年实现的12万标准箱的基础上,该合资码头有望在三年内实现年吞吐量80万标准箱。

据常德传介绍,为了实现进军世界十强的目标,青岛港今年将建设一个30万吨的石油码头和一个可以容纳1万—1.5万标准集装箱的码头。

很显然,与威海港集团合资经营青威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仅仅是青岛港集团扩张的开始而已。

最近两年,由于中国对港口投资和经营权的放开,允许外资控股甚至独资,再加上煤电油运紧张等因素的刺激,引发了中国境内新一轮的港口投资热潮。仅去年以来各方投资就高达1000多亿元。

不仅如此,根据发改委最新部署的沿海港口发展计划,未来5年,中国将投资4000亿元重点支持长三角、珠三角及渤海湾三大区域的沿海港口建设。

作为百年老港,青岛港目前综合实力排在全国第五。在全国性的投资热潮面前,常德传并不轻松。原因很简单,身处环渤海经济圈的青岛港正处于上海、大连、天津等港口的南北夹击中。

在青岛港北方,在“十一五”期间,天津港的基本建设投资将达到367亿元,到2010年,天津港将在北疆港区和东疆港区再建16个大型集装箱泊位,其货物年吞吐量将达3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达到1000万标箱。而此前,天津港提出要扩容55%,虽然投资额高达500亿元,但马士基和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都表示出浓厚兴趣。

同时,按照相关规划,辽宁港口群建设投资预计720亿元,港口吞吐量有望达到5.8亿吨。据悉,到2010年,大连港集团的集装箱年吞吐量将突破1000万标箱。

在青岛港南方,刚刚建成的洋山港一期设计年吞吐量为220万标箱,但据专家预计实际可以达到350万标箱。洋山港开通后,整个上海港的年吞吐能力可望达到2200万标箱,将超越荷兰鹿特丹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而且,洋山港二期工程已经上马,计划将在今年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山东自然不甘落后。山东已提出港口群建设计划,该计划预计投资530亿元,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增长到6亿吨以上。

日韩谋划反扑

对于青岛港而言,其竞争对手除了国内几大港口外,韩国、日本港口的实力也不可小觑。

常德传认为,釜山港的优势主要在集装箱中转业务上,只要青岛港将目前尚处于劣势的集装箱业务发展起来,超越釜山港将指日可待。

然而,由于受到上海洋山港运行后可能带来的东北亚地区物流市场变革的刺激,同为东北亚港口运输中枢的韩国和日本纷纷提出振兴本国港口运输的规划和设想,使东北亚港口物流中枢的竞争升级。

业内人士分析,日本、韩国的港口很可能转型,一旦他们转型将给国内港口企业带来新的冲击,青岛港赶超釜山港的计划也将出现变数。

据记者了解的情况,为应对中国长三角及华北港口的压力,韩国政府通过补贴措施,已使釜山港的场地租赁费用降为上海港的1/15,并推出入区外企免税等优惠政策。同时,加快推行高达90亿美元的港口扩建工程,该扩建工程将于2011年全部完成。

另外,釜山港也在图谋变招。韩国开发研究院高日东博士曾经分析,如果把釜山港的功能集中在集装箱中转业务上,有可能出现被上海彻底击败的结果。除中转货物外,必须开发以中国为对象的背后物流中心等增值高的事业。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日本政府目前正在制订发展重要海港的政策,以恢复其作为亚洲地区关键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扭转日本作为地区和全球航运中心地位下降的趋势。

据了解,日本可能选出两个港口作为重要地区集装箱运输中心予以升级。可能入选的是主要从事国内航运的东京湾港口和北九州(九州岛北部)Hibiki集装箱港口。Hibiki港将承担国际转运中心的任务,可以全年不间断地运营和处理最大型集装箱船只。

青岛港的机会

“我们必须整合、做大,才能发展。”常德传反复强调这个观点。

据他介绍,青岛港与威海港的合作仅仅是个开始,青岛港将建设一个以本港为核心,以烟台、日照、威海、龙口等港口为骨干,以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根据“十一五”青岛港口建设发展规划,在2010年,青岛港将实现港口吞吐量超越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越1000万标准箱的目标;到2020年,青岛港吞吐量达到4.5亿吨,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将初步实现。

常德传坦言目前青岛港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最大的挑战在于集装箱中转业务没有充分发展起来。

早在1995年,青岛港抓住日本神户发生大地震,港口陷入瘫痪的机会,与中远集团合作开展国际集装箱大中转业务,成为中国沿海第一个国际集装箱中转港口。

然而,由于国家对于走私等问题的顾虑,在报关等方面政策开放力度不够大,各项控制较多,导致长期以来,在青岛港迅速增加的吞吐量中,国际中转货物的比例仅仅只有20%左右。这一比例在国际港口中处于较低的位置,与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准也相差很远。

对此,常德传认为,要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争取更多政策优惠,逐步把集装箱中转业务发展起来。把不利变为青岛港的机会。

去年以来,青岛港的集装箱中转业务出现大幅增长,令常德传颇为欣喜。2005年,青岛港新增航线28条,已有8家世界级船务公司在青岛港开辟了国际集装箱中转航线,中转箱量达到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8%。

在常德传的算盘里,青岛港与威海港的合作仅是个开始,青岛港将建设一个以本港为核心,以烟台、日照、威海、龙口等港口为骨干,以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2006年2月11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