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沪镇,建于唐开元六年(718),唐时称壁山里,宋时称弦歌里,元正式启用深沪。在泉州32港的记载中,深沪独占两大港口。
1000多年以来,打鱼一直是这个地方的传统生产方式。直到如今,以有2500户居民的港阜村为例,依旧有8成居民靠打鱼为生。
“我们这里的男孩子,一般十七八岁就出去打鱼了。”60岁的渔民陈义(化名)依然在海上奔波,他走上渔船的年纪是18岁,陈义说,即使在20年前,这样的传统依然存在,只有到了近十年,男孩子们才不再继承祖业。
随着科技进步,渔村已经现代化。小洋房占据了镇子的大部分角落;舢板被百吨级轮船代替;鱼群的定位由雷达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习俗的丢弃。在这里,每隔几步就可以看见为了防止海边潮气而用石头打造的窗户;家家户户都供奉着妈祖,人们虔诚祈祷这位善良的女性保佑在外打鱼的亲人平安归来;而女性,至今都被忌讳登上渔船。
每天,都会有渔船满载而归。当这些渔船靠岸时,一个被充作临时市场的铁皮凉棚总是被迅速搭起。被打上来的鱼,早就被分装到鱼箱内,一摞摞被起重机拉到岸上—这里卖鱼,并不似市场里按斤论两,他们只按盘算,他们管“箱”叫“盘”。
一盘盘鱼被倒进拖拉机里,满了,车就走,再换上一辆。这个时候,船主的妻子通常会站岸上清点盘数,顺便算账,船主和船长笑眯眯地在驾驶舱里看着女人们仔细计较。卖鱼这种事情,打鱼的人并不过多参与,这些大多数由船主亲戚完成。
如果当天天气好,鱼被运上岸后,船会再次驶向大海,这一走,又是十天半月。8、9、10月是最好的打鱼季节,除非是天气过于糟糕,否则,渔民们是不会歇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