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是舟山群岛永远都绕不开的话题。生活在被海围绕的舟山群岛上的人们,生产生活都离不开一件事——航海。可以说,航海对于舟山这个城市的现实意义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
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从那年起,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并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如今,航海日主会场活动已先后在北京、上海、青岛、太仓、大连、泉州等城市成功举办。
今年,第七届中国航海日主会场活动来到舟山。那么舟山有着怎样的航海历史和现状,由航海孕育而生的舟山人的航海精神又是怎样的呢?
舟山人航海肇始于海上河姆渡
舟山人最早的航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追溯到5500年之前。
据舟山海洋文化研究学者、市委党校副教授王文洪介绍,在舟山马岙、白泉等地的20多处历史遗迹发掘出的5500多年前的文物,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生活器皿,几乎都与余姚河姆渡的出土文物相似,这证明,舟山的先民来自大陆。河姆渡人在古书中被称为“有舟氏”,即“有船航海的人”,因此舟山的“海上河姆渡人”可以说已经掌握了航海技术。“这几乎是一个可以肯定的论断。”舟山著名的航海者、绿眉毛航海队队长胡牧说,“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木船桨、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距今8000年的独木舟,可以充分说明,河姆渡文化具备海航能力,而如今学界在西南太平洋的众多岛国的文化中都有河姆渡文化的印记,这说明河姆渡文化也具备长途航海的能力。”
而舟山的“海上河姆渡”文化就是宁波河姆渡新石器文化的延伸,甚至舟山的先民有可能是由航海到达舟山的。
舟山在中国航海史中的地位不低
舟山人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航海,“捕鱼的作业就是一种航海,只不过由于舟山近海的海产丰饶,舟山又没有什么货物出产,舟山人历史上很少进行远洋的航海,都是近海的航行。”胡牧说。
但舟山在中国航海史上的地位并不低,这主要是因为舟山特殊的区位环境造成的,舟山是东亚沿海航线的中点,也几乎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间位置,因此很多的航海线路都要经过舟山。“春秋时期,舟山称‘甬东’,当时作为越国流放地的舟山,海上交通已经比较方便。”王文洪说,舟山群岛历来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港口,浙东和长江流域的出海门户,历史上曾一度兴起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是海上补给、船舶维修、人员歇息之地。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