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山东长岛女诗人赵忠娜的邀请,中秋节当天,我从大连乘船到达蓬萊,然后从篷萊乘一艘渡船到达长岛,这是我赶上的最后一班船,到达长岛码头时天已微黒。
长岛地处渤海与黄海交汇的中间,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独特的风景。从大连出发时,查阅过山东地图,长岛是一个海岛组成的县,由南北两个岛屿经填海连接而成,还包括周边大海中的几个小岛,像一条领结上的飘带撒落在蔚兰色的海水中。忠娜是烟台地区小有名气的女诗人,早年从烟台师范毕业支教到了海岛,当了一名渔村教师。后来,在教学中被长岛人豪爽、热情、勤劳和刻苦的品格所感染,不顾家人、亲友的反对,毅然和一位渔家小伙结了婚,当了海岛渔民家的媳妇。一位美丽的姑娘乐意扎根海岛,这在当时竞成为一则重大新闻。然而,忠娜没有因各种非议而退却,她以自已的行动证实了这则新闻的真实性。风风雨雨三十多年,她受过嘲笑,受到过打击,在急浪涛声中,她自强不息地走出了心理上的阴影,以她的执着和坚毅走上了创作的道路,先后写出了《举起酒杯的的女人》、《大海抒怀》等诗集,以一个女性的刚强和个性写就了发自内心的真实诗篇。在她寄给我的许多诗篇里,都有写长岛明月的,字里行间透着她对海岛的爱,对家乡的爱,对亲人的爱、对朋友们的爱和思念。她用细腻的笔抒写了海岛月光下渔家的男子汉,写海岛渔家女人的生活,许多优秀的诗篇都紧紧地抱着海水,都紧紧地抱着月亮。为了寻找诗的素材,为了探寻诗的灵感,她踏遍了长岛的每一处礁岩,每一处沙滩,每一处林带,每一条渔船,留下了她创作的身影。无论是面对灿灿灯火,无论是遥对一轮明月,她都会挥笔至深夜,从心田里流淌出诗的骄傲和美丽。
忠娜的诗永远是属于长岛的。“酒杯里浸着一个月亮,大海上浮着一个月亮,一个可以印在心上,一个可以捞在怀里,洒杯中的月亮和大海中的月亮亲亲热热,捉着迷藏的月亮摇出大海,躲上了山顶,又落进了树林,啊,我心中的月亮,唤醒了太阳,染红了渔港……”多年后,她的诗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起被大家认识,飞进了长岛每一个角落,飞进了每一个前来旅游客人的心海,成为旅途中观景吟诵的欢乐,似珍藏了一本导游图一样的快乐。后来,忠娜又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为一名海岛导游,通过努力又成为了诗人旅游局长。她传奇般的经历在通信中有了足够的了解,成为了我要写写她、寻访她的力源。
当明月从大海里摇出来的时候,忠娜和驾驶员驱车来码头接我了。握手时,她的第一句话就说:“今天你真有福气,这十五的月亮会让你陶醉。”说着,小车司机打开了车内的音乐,驾车把我们带上了长岛最高山顶上的石亭边。这里是黄海和渤海交汇的中心地,是长岛最佳观景和观月的地方。忠娜笑着告诉我:这里是长岛的一处最佳风景点,可以看到双海中两个不同的月亮,对于双海中的月亮,你怎么想就会怎么美,变幻无穷的。走进石亭,忠娜向我介绍几位陪同我赏月的海岛诗人,握手之后,他们无拘无束地指指点点,给我讲解大海中倒映着的月亮。石桌上,啤酒、月饼、水果等都已摆放好,一阵欢迎掌声后,我开心地与诗友们坐到了一块,于是,围绕着月亮的话题谈开了,滔滔不绝。
一轮圆月又从前面的林带中跳出,金黄色中泛着银白,似刚刚从大海里捞出来一样,似乎还有被海水浸染过的痕迹。忠娜指着脚下的大海,我才看清楚,原来前面已经是两片水色不同的海洋。一条银灰色的沙霸把黄海和渤海分开,倒映在黄海中的月亮,似乎浮在海面上,黄橙橙的,映在渤海中的月亮,却是另一个模样,变得银蓝色的。一月两色,这只能在长岛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环境中才能看到,让人沉醉其中。忠娜告诉我:像只样美丽的月亮,她来长岛几十年也没看到过几次。诗友们边看月边倒酒,边品月饼边抒情,诗兴大发。一首首赞美月亮的小诗从他们口中一泻而出,大家对诗、和诗,快乐和欢笑声四起,让我感受到了诗和月亮一样的美丽,感受到了诗歌来自生活的真谛,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魅力,感受到了生活是诗人情感喷涌的道理。
记得自从认识月亮和爱上写作以来,我曾到过许多赏月的名胜佳地。九十年代初在扬州的何园赏月,是被诗人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杨州”的诗句迷住而赶去的。后来在何园写过散文《何园赏月》,在报上发表后竞带动了观月的热情,吸引了众多文友和游客驱车前往。后来,又去过新疆的喀纳斯湖畔观月,在月牙湾看到了明月与月牙湾一起流淌相交的奇景,看到了月光下当年成吉思汗杀敌留下的脚印;在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在苏州的西山太湖、在墩煌的凤鸣山的月牙泉、在香港的海弯……在追寻的过程中,我观赏了许多美丽的明月,了解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到过过许多观月的胜地,留下了一处处不一样的赏月美景。身在长岛观月,我又感受到了这大海上明月的另一种美,这是一种质朴中带着纯净的美、一种粗犷中带着和谐的美、一种深沉带着情感的美。笑声中,我们围坐一起,在忠娜的带领下谈起了李白和苏东坡等众多文学家的赋月诗词,就像品着口中的月饼一样的甜蜜。月亮越升越高,不一会,又跳上了山顶高处的风电杆顶,月亮似乎躲在上面不动了,随着风叶的旋动,似在围着风叶跳舞一般,几只不知名的野鸟突然从树林里飞出,在上空盘旋了一会儿,然后再返回林中,似乎是鸟和风电叶都在争抢一轮美丽的月亮,那真是山顶上的一道奇观,看了使人遐想万千。月亮在中国,在东南亚,在世界各地华人的心中,认识上都是一样的,观赏圆月,总会激起对家乡、亲人、友人的思念,都会不自禁地在“圆”字中抒发情感,这是一种民族的情结,是东方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但听归国的友人说:月亮在西方,却不是吉祥的球体,在西方一些文学作品中,常会看到月圆之夜主人公情绪低落和精神错乱而疯狂的故事。西方一些心理人士认为:越是月圆,越会引起人和动物的激动、失眠,从而导致精神高度紧张而引发精神病,甚至还会发生各种刑事等案件,形成了月圆不是好的征兆的不详的意念,这是东西方文化的一种传统和认识上的差异。自从打开了国门,月亮文化也开始被众多来到中国的西方人士所了解,认识,他们随乡而俗,对中国的月亮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和研究,从而也引发出一种新的时尚。在欢乐中秋联欢会上,在众多的电视屏幕上,常常看到中外人士诵着中国文学大家和自己写的咏月诗,成为中外友人欢度中秋共赏圆月的景头,成为一种快乐和和谐的像征。我们谈着月亮,从古今中外到现代中国,越谈兴致越浓。
月亮在长岛的山顶上越升越高,越来越明亮,黄海和渤海的海面上,像拖出了二条流星的尾巴,近处,海里有几条船驶过,月光下,掠起了一丛丛雪浪花,碎珠似的亮。大约十点左右,忠娜和司机又陪我下山,握着诗友的手,我感受到了海岛人的豪爽和热情,感受到了一种柔和的月光般的美。
离开了山顶,我们又来到了长岛海滨的人造广场,这里遥对着灯火闪闪的篷萊。广场建在堤边的海水中,白炽灯像一个个月亮,圆圆的,倒映在海面上,灯光和月光相融在一块,似有数百个月亮在海水中晃动着。在广场上空看月亮,也是分外的美丽。赏月的人们在海边来来往往,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带着不同的口音,围绕月亮的话题,个个兴趣盎然,有的拍照、有的录像、有的赋诗……从广场延伸到的小衔上,到处都是吃烧烤的游人,他们坐在小椅子上,端着酒杯,一边赏月一边品着刚刚烤好的海鲜,海蟹、海虾、海鱼、海鮑、海鳕等,似乎都有一种鲜美的感觉。百看不如一品,我和忠娜、司机赶紧坐下,要了小海螺、小海贝、海鳗、腾起火,在月光下品尝烧烤的美味。忠娜一边吃,一边又诵起了“酒杯里摇醒了月亮”的诗句,诗情画意融合在一起,我的心里都装满了长岛的月亮。
酒意浓浓,诗意浓浓,散步在长岛的海滩边,眺望着被月光和灯火耀亮的海岛小城,只觉得长岛已完全浸在一片银亮亮的世界中。诗人忠娜又情不自禁地朗诵着自已写的月亮诗,字里行间都留下了她对长岛的无限热爱。望着天上的银月,我的思绪也沉浸在了她的诗中,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位女诗人对长岛执着的爱,看到了她长年累月在海岛留下的脚印,看到了她为抒写美而踏村走海的溅起的浪花,是的,美本是天然的,但也是需要人们去追求的、创造的,因为追求美的人的心灵总是像月光一样的美。
啊!长岛的中秋之夜,是银子铺成的夜,是一幅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的夜。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