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乳山景区打造和谐生态旅游胜地
本报讯 (记者 仝庆凤 通讯员 许文娟)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山东乳山维多利亚海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坚持“生态第一、环境至上”的理念,在将大乳山打造成龙头景区的过程中,贯彻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将荒山绿化、湿地建设、岸线修复作为开发之前的工作大力推进,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达到了完美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恢复近海生态。在大乳山景区建设之初,长期无序的滩涂养殖造成大面积陆地盐碱化,污水横流,海水混浊,漂流物堆积滩头,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尤其是高位养殖对地貌形成了严重破坏,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入海里,并且出现海岸线沙化,海水倒浸的现象。“高位养殖破坏性非常大,养殖区里一会儿海水上去了,一会儿淡水下来了。废弃的水随着潮水的涨落对海洋造成污染。”大乳山景区董事长刘新利说,此前,这段海岸线有80%的海域被开挖成养殖池,养殖面积有3000多亩。在前期的环境治理中,他们采取了“废池筑岛”的方法,打造了一个个“湖心岛”景观,修建了闸库。通过淡水引入,使周边的土壤得到改良,进一步保护了环境。“我们和政府一起花钱把养殖池收回,收回以后将其拆除,在别人看来是把生财的事情砸掉了来做生态,实际上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刘新利说,目前,该区域滩涂和近海得到了彻底整治,建成防波堤
加快荒山绿化。为更好地维护区内人与自然的和谐,从2005年以来,在景区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的同时,大乳山景区的建设者们每年都投入巨资进行景区周边荒山绿化。由于景区周边山地面积大,造林绿化任务重,且部分荒山岩石裸露,土层贫瘠,立地条件差,树木成活率低,保存难度大,大乳山景区积极与市直各相关部门沟通,联合对荒山进行绿化。在景区内部,规划出风格各异的绿化区,引进多种绿化和观赏苗木,构建出与周围环境和开发项目协调一体、相得益彰的园林布局。截至目前,大乳山景区已投资2.5亿元进行山体绿化,对景区内外5平方公里的山头全部进行了绿化,荒山绿化面积达7000多亩,种植了900多万株植物,现在的景区已是满目碧水青山,放耳鸟语花香。
重金打造“湿地”。在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内,随处可见一片片的湿地。湿地作为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因其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素有“地球之肾”的美名。在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中,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斥巨资建设了近6000亩的湿地,湿地的位置都设置在沟、河、渠的入海口处。景区中的污水经过机械好氧、厌氧微生物等办法处理后,再通过湿地水塘溶解降污,净化后的水全部用于周边园林绿化,保证了整个景区污水的零排放。为彻底改变水土流失的状况,他们还筑堤修坝,兴建了6座小型水库,蓄水20多万立方,对预防山洪、涵养水源及招鸟护林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景区重金打造的“湿地”地带已吸引了数十种鸟类来此栖居,成为景区观赏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