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地处东海前哨的横沙岛最美的季节。站在沙滩的江堤上远眺,只见前面拦霸筑堤的新海滩已变成了一片绿色,远处水天一色,阳光下的海滩充满着春意盎然的活力。站在我身边的野营基地主任小戴告诉我:随着这一片围堤绿地的形成,横沙岛将会扩大一倍左右。听了十分震撼人心。
说话间,只见前方的芦苇丛中传出一阵“哞哞”叫的牛群,约三十余头。它们头上横着弯弯的牛角,甩动着尾巴,显然是十分高兴的样子。阳光泻在绿滩上,远处是涌着浪的大海,是一幅天然牧牛图景。奇怪的是,这些牛的后面竞没有主人。也许是小戴看出了我的想法,她笑嘻嘻地告诉我:这是海岛农民新发明的放牛法。她说:横沙岛四面环海,从春天到金秋,滩边水丰草茂,农民们不再把牛牵回家里。从四月开始一直到秋天,牛儿们在这里自由遛达,它们可以在滩中的池塘里尽兴地玩,它们可以尽情地品味自已喜欢吃的天然野草。随着小戴的指点,我看到了芦苇丛不远的靠江堤边,搭着一个大棚。她告诉我:到了夊阳西下的时候,这些牛就会自觉地排好队走进大棚,而且还会依秩躺下。
这是牛自然的行为吗?当然不是。牛是一种和狗差不多的尽忠动物,它们只要由主人驯养几天,就会自觉地进进出出,它们的角上都有符号,这样,当主人隔三四天地来探望的时候,只要看到牌号,他们就会放心地离开。有的还会唤上自己的牛,牛儿们听到声音就会竖起耳朵,“哞”的一声,欢乐地来到主人身边,有时会伸出舌头在主人的手上扶摸一下,然后依依不舍地返身归队,那正是很有人性化的一幕。这祥的牛都是乖牛,当然也有不乖的,一般都是小牛,它们有时会发发犟脾气,不肯见主人。然而每当这时,领头的牛就会晃动牛角责令小牛去见主人,真会让人兴奋。所以,主人都会来看看自家的牛,生怕牛儿们陌生了。
对于牛,横沙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农业机械化之前,牛是横沙人拉犁耕作的唯一伙伴。他们朝夕相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产生了一种农耕中的特殊感情。农业实行机械化后,这些耕牛怎么办?一些外乡人知道以后纷纷赶到海岛,提出购买耕牛的要求,但人们三思之后决定留下它们,这是一种人和耕牛割舍不了的情结。为了让牛儿们快乐地生活,农人们一合计,就把它们放到了这片沙滩的绿州上,创造性地开展放牛,做到既不伤劳动力,又可以让牛生活得自在。这样的放养成功以后,成为了岛上的一大奇迹。因此,每当他们踏着晚霞来看望牛们的时候,就会从心田里升腾起无限的喜悦。
随着横沙岛的开发,旅游的人数日益增多,一些城里的学生十分喜欢和这些牛们交朋友,他们爱和牛们照像,还会看牛用舌头卷着嫩草美美地吃,为了满足这些学生的要求,岛上的野营基地推出了坐坐我的牛车活动。当孩子们坐着牛车昂扬地走在大堤上,那种豪放与块乐融合在一起时,就成为都市孩子在岛上生活的最难忘一幕。从此,不再耕地拉犁的牛们有了一份新的活力,它们在放养的间隙走上大堤,拉着学生行走在高高的大堤上,那路上刻滿了一丛丛蹄花,成为他们的又一种生活的乐趣。
除了配合旅游活动外,牛们还担当起农忙拉稻进村的任务,凡拖拉机不能进出的地方,都会由牛去完成,所以这些牛还担当着特殊的任务,难怪农人们仍然把它们当作宝贝呢!
牛们在沙滩上一般要渡过春夏秋三个季节,这三个季节是它们自得其乐的时节,当然也要经受风雨雷电等的险象考验。但是,聪明的牛能识别天气的变化,它们在领头牛的带领下,先后进入大棚。台风来了它们不怕;暴雨袭来它们不怕;潮水来了它们不怕,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它们就是这样从春到秋编织着生存和希望的梦。除了上岸轮回担当一些任务之外,牛们还十分团结,战胜了小偷。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上,几个外地小偷坐船摸黑来到大棚,妄图偷杀牛后从滩外的船上逃走,然而牛们早已覚察到了小偷们的举动,它们在沙滩上早已学会了野气,奋力站起,用牛角把小偷们顶得四脚朝天,差点伤了性命,后来被巡逻的民兵逮了个正着,成为人们赞美的话题。这就是横沙的牛。
牛们又“哞哞”地叫起来了,把我和小戴的谈话打断,抬头望着牛们,只见它们都吃得饱饱的,正排着队朝大棚方向走去,阳光把它们镀成了金红色。望着牛群,想起小戴的系列介绍,我的心里油然升起了对牛的敬意感,啊!横沙的牛,是新生命的见证,横沙的牛,我心中怎么也不会忘却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