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丁钦斋,丁祥绶第四子,又名崇照、骏照,人称丁四爷,生于1854年,从小喝稀饭,睡豆腐板长大,营养不良,个子矮小。他13岁进大哥、二哥创建的上海锦章号学生意,拜经理陈钜美为师,很快学会生意经。陈钜美谢世后,丁钦斋接任经理。
约1866年,锦章号与德国礼和洋行达成协议,独家包销老牌针。所谓老牌针,即德国产缝衣针。这种缝衣针尖锐、不易曲折,很受消费者欢迎,是一宗实实在在的小商品大生意。丁钦斋很有经商才能和魄力,是个开拓型的商人。在他主持锦章号的几十年间,商号获得巨大发展,清末,锦章已成为上海滩横跨洋广、火油二业的大商号,丁钦斋为执洋广、火油业牛耳的著名资本家。是时,锦章号除经营老牌针外,还销售德士古火油、机油、汽油、牛油、火柴、肥皂等商品;与人拼股在宁波、海门、苏州开设锦华、锦记等分号;与定海九昌十八泰对半出资在道头码头边开办锦昌栈,销售德士古火油。
1905年7月21日,为美国限制华工入境和虐待华工事,上海总商会发动抵制美货和收回苏浙铁路利权斗争。作为火油业代表的丁钦斋当即在大会上签名,不订美货,并与代表们一起拟定通告全国35埠电稿。因在抵制美货运动中表现积极,此年他以商业公所代表资格被商界选为上海总商会第二任议董。丁钦斋性格豪爽,富有正义感,在商会中,凡遇是非曲直之事,都要据理力争,颇受好评。自1905至1911年,他当选了上海总商会第二、三、五、六任议董。民国政府成立后的1912年,上海总商会正式成立,丁钦斋当选了从1912~1919的连续四任议董。当时加入上海总商会的定海商贾寥寥无几,能被选上议董的只二三人。
近代上海及沿海地区水上交通多为外国轮船公司把持,直至19世纪末,清政府才解除在内河航运中“民族资本不能独树一帜”的禁令,允许商人自办轮船公司。是时,锦章号历经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完成了原始积累,饱尝舟楫之苦又商业嗅觉敏锐的丁钦斋,瞅准商机,立即投资轮运业,创立“锦章航船局”。 1902年,所属“锦和”客轮开航上海经宁波、镇海至定海。接着又打造一艘小火轮,冠名“可贵”,航行上海、定海、海门,停靠在道头锦昌栈前的可贵码头。“锦和”轮没航行几年就退出历史舞台。“可贵”轮于1916年在海门触礁沉没。自丁钦斋买轮船、建码头、首辟沪定航线后,朱葆三、虞洽卿等宁波帮大佬也争先恐后抢滩定海港。于是定海港码头、航线、停靠船只骤然增加,人流、物流源源不断,城区的商业区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热闹的东大街渐渐冷落,冷清的南大街日益繁华,涌现出繁荣的道头街区。定海市面的繁华,应该给丁钦斋记上一功。
丁钦斋任锦章号经理期间积累了大量财富,购置了北大街大宅,人称“丁四房”;收购了九昌十八泰在锦昌栈的一半股权。 1912年,他与孙山曦、胡明球等创办锦泰亨绸缎店,还在定海甬东购置了400亩田,在朱家尖围海造田800亩。
丁钦斋在上海滩威风凛凛,但定海志书对他的记载只有一鳞半爪,甚至乡邻们都忘却了他的名字,这是为什么呢?笔者分析:一是丁钦斋死得早。丁钦斋猝死于1919年,两年后成立定海旅沪同乡会,他自然榜上无名,难以引起后人注意。二是丁四爷虽然很有钱,很有名,但没有父亲丁祥绶那样慷慨、乐于助人。他任锦章号经理的五十多年间,丁家财源滚滚,他却没在家乡做过一件像样的公益事,因此丁钦斋不能像朱葆三、刘鸿生那样有口皆碑,史志上也就少了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