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渔歌:帆卷三山幽韵多

嵊泗渔歌:帆卷三山幽韵多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20 20:53:47 

舒信虎正在试唱他的创作。

贻贝节演出节目歌舞《我的阿姐囝》。

由舒信虎作词谱曲、沈利兵等演唱的渔歌《东西南北风》获省群星奖、中国渔歌邀请赛一等奖。同年10月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你就是火炬手”奥运专题节目系列录制。



在嵊泗望海广场,沈利兵与60岁的黄龙渔民一起唱渔歌。

长期从事渔歌收集创作工作的舒信虎说,嵊泗渔歌除了体现劳动生活,同时也大胆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情。“我的阿姐囝,会赶海滩滩。一潮早来一潮晏,潮潮有鲜下饭。我的阿姐囝,会摇小舢板。一橹推来一橹扳,风吹花布兰。我的阿姐囝呀,脚勤手也乖。一年四季浪花扮,样子特别崭。 ”《我的阿姐囝》,歌颂了渔嫂们在丈夫出海时,在家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勤劳朴实的品质。

这首歌获得了省第八届音乐制作大赛创作金奖。今天,嵊泗渔歌在不断的挖掘和创作中,其魅力倍增,唱红江、浙、沪,唱进了中央电视台,唱进了北京奥运会,成为嵊泗的一张金名片,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喜欢和认可。

2009年,嵊泗渔歌成功入选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品名录。嵊泗渔歌,开始从远古渔场走向蔚蓝海洋……

余音绕梁 魅力无限

用粗犷的声音,在海天相连的大舞台上,吼出一首首特色浓郁、魅力独具的嵊泗渔歌,这是海岛人在节庆时,特有地域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试问,如果把这种文化展现给游客,那又会是何种情景?

一位游走大江南北的朋友说,很多地方,景色再好,走过也就忘了,时至今日,一趟内蒙古之游,却一直让他久久回味:当他到达呼伦贝尔大草原时,身着蒙古服饰的草原人,牵着马把远方来的客人接进来,刚下马,年轻的姑娘小伙斟上美酒,献上哈达,即刻,甜润、嘹亮的“敬酒歌”响起,优美、深邃的马头琴响起……即便不会喝酒,也情不自禁地一饮而尽,因为,那是草原人的一份深情厚谊。

当你到达嵊泗时,坐上渔船在碧波荡漾的海面飘荡,渔民们身着龙衣龙裤,唱起了最原始的“渔歌号子”,带着大家站在船头,披风斩浪,向着“渔场”前进;抵达渔场时,撒下渔网,当拔网时,渔老大就在那里起调,于是大家动作整齐地拉起满盛鱼货的渔网,唱着欢快的渔歌满载而归。此时,你不是渔民,也应该体会了捕鱼汉子的心境……

其实,旅游就需要一种环境,游客就需要一种氛围。当充满着地方特色的嵊泗渔歌,从舞台走向生活时,带给游客的不仅是听觉和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渗透血液的难忘。而这,正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嵊泗,何不一借蒙古人的做法。在目前已组建起了一支集渔歌创作、编排、演唱于一身的成熟队伍,正希望通过把渔歌制成MTV,打造文化产业的同时,进一步把队伍继续扩大,在嵊泗的渔家乐中进行尝试,让游客在吃、住、游、玩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嵊泗渔歌的魅力所在。

届时,嵊泗人就像蒙古人,个个能歌善舞:带着客人出海时,他是最好的渔民,会唱最淳朴的渔歌;回到住处,他又是一位大厨,道道海鲜美味无比;而夜晚,凉风习习中,他又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把嵊泗最美的故事娓娓道来……那夜,清凉的海风,因为歌声、因为故事,会让游客感觉更温暖。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