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泄漏暂未污染南海海域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1:20:28 

最近几天,国家环保总局连续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气中监测到极微量的来自福岛核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引起了公众对海洋安全的关注。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昨日发布监测结果说,我国南海北部目前巡测海域暂未检测到放射性污染。

监测20多天未发现核泄漏物质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于3122030启动了核应急监测响应程序,组建了海上核应急监测小组。同时在原有监测站位的基础上,在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区域又增加了监测断面。

根据监测结果,截至331630,在广东东部监测海域γ辐射剂量率平均值为0.075μSv/h,低于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规定的公众成员所受到的平均计量估计值。137Cs的平均值、3H平均值、总铀、131I和总β等放射性物质水平也均与南海近岸海域放射性历史监测数据水平相当,这表明我国南海北部目前巡测海域暂未检测到放射性污染。

近期将启动海洋生物监测

有公众担心日本福岛海域受污染的海洋生物会逐渐迁移到我国海域,对海产品造成影响。对此,南海分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有关人员表示,近期即将启动针对海洋生物的放射性监测。

据该中心有关工作人员称,核泄漏对不同海洋生物作用不一样,有的生物吸收多,有的吸收较少。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大型海洋生物,一段时间后可能会累积更多的放射性物质。不过,由于放射性物质存在半衰期,食物链传递也有一个过程,近期,我国的海产品尚不会受到核泄漏的影响。南海分局也将持续监测这方面的情况,并及时通报。

据南海预报中心主任白毅平介绍,预计福岛海域表层流进入中国海域也将在22个月以后。考虑到海洋的稀释作用和放射性物质本身的衰变,洋流带来的核泄漏物质在两年后进入中国海域时,对海水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很小。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