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交通已成为考察一个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水平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小交通”服务完善水平,更加关乎游客需求,其规范程度与设施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一般游客评价。今年省两会上,民建海南省委员会就解决我省“小交通”问题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由于个性化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小交通”问题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黑车”现象随之而生,其根本实质在于现有的管理办法基本针对的是基于旅行社组团模式的传统旅游方式,而不适合散客自由行客人的旅游新模式。
该建议指出,解决旅游目的地“小交通”问题,仍需在政府大力统筹考虑与系统规划情况下,同时兼顾考虑全面提升各类旅游资源利用效率,予以科学、合理地提出综合解决方案。要充分研究以高端度假旅游为特征的旅游目的地游客需求,重新梳理既有规章办法,制定出切实可行、针对新型旅游模式的旅游交通管理办法。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率先在旅游管理体制、运营机制、技术管理手段上有创新。
建议提出,在新思路基础上,重新规划全省的公共交通体系。充分认识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特殊性,不简单照抄其他省市发展公共交通和旅游交通的模式,将市民公交体系和游客旅游公交体系既合理区分又有效结合。放开不合理的地区限制,实现“1小时目标”,即游客从住宿地到100公里以内的任何景区乘坐公共交通不超过1小时。同时用社会化第三方服务模式,将景区公交体系纳入社会公交系统,以利于市场化发展。
建议认为,充分考虑旅游需求的个性化特点,为个性化旅游车辆提供合理的运营空间和管理方式。在一个以散客自由行为主体的新型旅游模式下,需要新的旅游业态为之提供服务。现阶段,在全省建立的游客到访服务中心体系,符合国际惯例。但仅此还不够,应将游客到访体系建设加以完善和重视,成为一个满足个性化游客的服务平台,用线上网络、线下接待并配合呼叫中心将服务立体化,给个性化游客出行提供预定平台,为大量自营车辆的合法经营找到阳光经营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