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石门

走近石门

来源:海湛   发布时间:2015-05-20 21:38:44 

深秋的一个周末,我去官渡镇游览。移步岸边,可眺望数丈远秋日朗照的石门大桥。我用目光抚摸眼前河色海景,不禁感叹石门沧海桑田的变迁。

石门,是湛江北上广州的咽喉,数百年前仅是一处小渡口。河海交汇,浪涌流急,两岸为陡峭的石崖,尤似一道闸门,锁风劈云。源自廉江的河水绵长50公里,滚滚奔流穿越石门口,直扑湛江港湾。曾记得,这里有过一番繁荣,商贾云集,渔舟唱晚,人来客往。然而,民国时期的一天,一把战争的大火将石门港埠上的热闹景象烧成灰烬,只剩下河水海水呜咽地向前流动。

石门渡口西连河流东接海汊,一半淡水一半咸,既是河的尽头,也是海的源头。石门,又被当地人称之为官渡,后成了镇名。据说,清朝年间,有位当大官的人回乡,见石门交通极为不便,便大发善心,掏出钱财设下这渡口。人们从此便可过渡去赶集,送子读书,到城里做生意而不愁海之阻隔。于是,民感念之,取名官渡。又有一说,石门渡口一时繁华,人们争相承包行船摆渡经营权,官府出榜招租,故称官渡。

时光如梭,风雨百年。解放后的石门渡口,依旧靠着木机船摆渡,让霞山赤坎南岸的人车经渡轮运抵北岸到坡头、吴川、广州去,每渡一趟都要等上大半个小时,茫茫河水海浪,滞缓了半岛人经济建设发展的脚步。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湛江各县区涌动起修桥铺路的热潮,石门河上架桥成了群众渴望已久的心愿。有一天,在细雨濛濛中,岸边来了几个穿中山装的干部模样的人,向河边指指,又向海边划划。不久,这河边海边便来了一批民工,运来砂石、钢筋水泥,大桥便很快建了起来。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成通途。人们从乡村到城镇,从小城市到大城市,畅通无阻,沟通信息,联络感情。共产党的 “官”为民办了大好事,于是人们称赞石门桥为官渡桥就名副其实了。岁月的车轮辗进了21世纪,为改变两车道拥挤的路况,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家投资改扩建了石门大桥,紧接着,又在公路桥不远的两岸架起更为壮观的高速公路大桥,将官渡至源水一线牵,如同又一道彩虹跨越时代的海面,闪耀南天。

我被不远处大桥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喇叭声打断了遐想,望着面前的石门双桥,它见证了岁月的枯荣。我不禁对着石门大桥和滔滔的流水,挥就一副对联:石门路通桥通贵在心通;官渡金碑银碑不如口碑。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