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日本防卫相北泽俊美选择“岛”作为年度汉字,稍后不久,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通过“新防卫计划大纲”,决定加强在西南诸岛的防御。负责安全保障的日本防卫相对“岛”字情有独钟,其实不难理解:表面上,今年日本与中国在钓鱼岛、与俄罗斯在“北方四岛”,与韩国在“竹岛”方面,争议都有升温趋势;本质上,对于资源匮乏的岛国日本来说,对于生存空间的攫取欲望,早已成为融入血液的驱动力。付诸与行动,就表现为对以“岛”为代表的海洋空间的寸土必争。
现在的情况却是,无论对于“竹岛”还是“北方四岛”,日本都没有控制权,唯独与中国有争议的钓鱼岛,是处于日本的实质控制下。这也决定了,虽然在处理与俄罗斯和韩国的岛屿争端上,日本从口头书面抗议,到远眺国土,寸步不让,但在钓鱼岛问题上,从实质占领、历史考证到法理占有,日本更变本加厉,强硬到不可理喻的地步。大陆媒体《国际先驱导报》对此评论道,“环顾日本这个岛国,与其隔海为邻的国家屈指可数,但其竟然与每个邻居都有岛屿争端,而且在今年此问题尤为突出,这其中正是日本主政鹰派强硬外交使然。”
“岛”字虽然最终没能敌得过“暑”,成为日本的年度汉字,但对岛屿的重视,却成为日本从上到下,从朝野到民间的共识。更危险的是,不管日本政府在于周边邻国的岛屿争端中,表现多么强悍,在日本民间总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政府太过软弱。君不见就在本周六,日本就有两千多人集会东京,炮轰民主党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向中国低头,要求菅直人政权下台吗?
现在的问题,并不在于日本政府是否被愤怒与偏执的右翼民意绑架,因为固化在血液里的生存空间扩张意识,决定了日本在处理领土争议中让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至多只是针对不同对象,斗争策略的微调而已。真正的问题,在于认清这一点后,中国需要做好长期抗争的准备。在言论上,针对日本每一次“法理占有”钓鱼岛的尝试,中国从政府到民间都需要发出反对声音,在国际上造成“争议”的事实;在行动上,继续进行低调但常态化的钓鱼岛海巡,宣示中国的“法理拥有”;在策略上,与俄罗斯找到利益共同点,从南北方针对争议岛屿继续向日本施压。在美国已经明确表示,在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上,站在日本一边之时,中俄的低调协作就显得尤其必要和迫切。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