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老街上的打锡人

东沙老街上的打锡人

来源:沈磊   发布时间:2015-05-20 22:00:02 

刘生平(右)和工人合力将巨型香烛台搬运上车

12月初的一个早晨,岱山桥头刘新茂锡店前人头攒动,由店主人刘生平和毛海飞两位打锡师傅制作的一对巨型香烛台正被搬上货车运往寺庙。这对高140公分、每只重达70公斤的锡器,是我市目前手工制作的最大锡制香烛台,花费了两位师傅整整40天的时间。

刘新茂锡店坐落在东沙镇桥头老街上,是刘生平爷爷刘同环所创,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锡店只有一个20平方米的店面,面街的展柜上陈列着酒壶、香烛台、香炉等新制作的锡器。因为春节临近,买香烛台、酒壶的人越来越多,活就特别赶。送走巨型香烛台后,刘生平又坐下来拿起刚才放下的活。

40岁的刘生平和42岁的毛海飞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习锡器制作这门手艺的。毛海飞说做学徒的日子最辛苦,尤其是快到过年时,几乎每天都要忙到第2天凌晨两点钟。

锡器制作的流程可谓颇为繁琐,一件锡器一般要经过浇、剪、焊、锉、刮、擦等10道工序。制作上也有不少讲究,锡器亮度要足得看师傅的刮刀技术,器皿上雕刻的图案则取决于其美术功底和想象力了。

桥头锡器在整个舟山都相当有名,许多落户沈家门、嵊泗的锡器店不少都源自岱山桥头。色如银,亮如镜,锡器制品曾受到人们的喜爱,但随着社会发展,锡器的使用率越来越低,锡制的酒壶和蜡烛台一般在过年祭祀和婚嫁仪式上使用,打锡这行当也越来越难经营。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能吃得了这苦的,收入又少,所以这手艺几乎无人问津了。两位师傅坦言,也不会让自己的后代去学这门手艺了。

不过从去年开始,岱山文化部门已积极开展搜集整理和记录有关锡器制作的工艺流程和传承人培养等工作。今年9月,桥头锡器制作技术被列入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这一系列的保护措施,锡器制作这门手艺有望一直流传下去。

剪锡片

焊接

擦出锡器的亮度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