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面临哪些困局 如何一一破解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2:08:36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发布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相继出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于2010年正式拉开序幕。但就在2010年,海南楼市再一次的疯狂“高烧”,引起了各界的普遍关注。

大家心中难免会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前景产生一些疑问:会不会又变成一场国际旅游岛概念下的房地产泡沫游戏?形势一片大好之下,也有必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除了楼市“高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还面临哪些困局,如何一一破解。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必须解决的三大困局

()战略定位多元,但文化主题定位缺失。

海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战略定位: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但通篇很难看出有统一的文化主题定位,以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布局。文化主题的定位,实际是差异化战略的实施。比如,一提到澳门或者拉斯维加斯,大家就知道是赌城。虽然,澳门和拉斯维加斯不仅仅有赌博,但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突出了赌博主题的文化定位。而海南提出的建设国际旅游岛,这是不适宜用作主题文化定位的,内容太宽泛,而且不具有文化美感,缺少直接关联的联想性。可以想象,一提到海南,就让人想到“国际”,这是多么乏味的事情。由于文化主题的缺失,必然导致文化创意产业布局的落后。没有了主题,何谈布局。搞几十个特色旅游小镇以及各种主题公园,不仅无助于主题文化建设,一定程度上是对主题文化的削弱。没有主题的百花齐放,最后只能是弄成大杂烩。而且,显而易见,特色旅游小镇以及主题公园,不仅国外,内地各省份早已形成气候。搞这些东西,只能是步人后尘,要引领国际旅游潮流的难度可想而知。

()教育基础薄弱,且本地人口文化素质较低。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庞大的工程,缺资金,没关系,几千亿的热钱“瞬间”就可以涌进来;缺硬件,也没关系,高楼大厦几年也就起来了;但是缺素质,就没那么简单了,不是瞬间,也不是几年的事情。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面临的最难解决的问题,还是教育基础薄弱,本地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的问题。现实情况是,海南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2008 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为60.18%,低于全国14 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中“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任教师的18.59%;民办学校在校学生数仅占各级各类在校学生总数的16.7%。由于教育水平的落后,在农村劳动力当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2%,初中占30% ,小学占43% ,文盲占15%。如此文盲、半文盲占大多数的地区,要实现旅游要素品质的国际化是相当困难的。

()楼市调控难,房地产“绑架”海南。

毋庸置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实施以来,引起世人最为关注的,不是海南旅游,而是海南的楼市。仅在国务院批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后5天内,海南全省商品房销售量就超2008年全年销售量总和的171.12亿元。而海南省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之前,为防止海南房地产开发一哄而上,出现新的泡沫,于115日决定全面暂停土地出让和审批新土地开发项目后,房价不仅没有下跌,反而应声跳涨,海口、三亚及琼海等地房价甚至一日一价。

据海南神州假期旅行网统计数据显示,1月中旬海南三亚商品房销售均价每平方米20582.96元,而16日国家统计局统计,三亚平均房价不到每平方米11000元,这意味着三亚房价在短短一周时间就已经翻倍。123日,三亚湾“一线海景产权式酒店”克拉码头开盘,当天成交额3.67亿元,均价3.4万元/平方米。媒体报道称,至少有6000亿元资金加速流入海南楼市,并推动当地房价疯狂飙升。

其实,在此之前, 雅居乐、富力、万科、鲁能、保利、绿城、华润、中信、中体等逾百家知名房地产开发商早已提前进驻海南“跑马圈地”,完成了战略布局。中信集团从2004年作为主开发商入主博鳌,先后投入20余亿,至2008年阶段性完成了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122平方公里的统一规划、统一招商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肩负着核心区10.2平方公里的主导开发权。富力地产在海南已取得了近1万亩土地的开发权,主要包括香水湾的2500亩土地、海口的680亩和澄迈的6700亩土地。雅居乐地产携手摩根士丹利共同开发的海南清水湾,占地约1.5万亩,海岸线长达12公里,项目总投资逾200亿元,开发周期长达10年,号称是海南目前最大的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区,并列入海南“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

此外,海南鲁能城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9平方公里,土地储备达8000亩。其中,三亚湾新城占地6.8平方公里,拥有9公里长的海岸线。与各房地产开放商的大量圈地相比,目前,海南的土地总面积约354万公顷,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只有26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可供出让的土地减少、国际旅游岛概念的推出使得海南土地市场日益升温,楼市调控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是房地产开发的直接受益者。据统计,2009年海南全省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收入总额占全省税收收入总额的48.2%;全省100多亿基金收入中,绝大部分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的收入。

但与此同时, 海南省制造业投资下滑33.9%50家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滑36.9,其中矿产加工业利润下滑57.6%,造纸印刷业下降62%,农副产品加工业下降百分之36.6%,汽车制造业亏损4.87元。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继续下滑,其中实际利用外资仅八点五亿美元,同比下降33%。因而,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对楼市的调控,打压是不可能的,其主要财政收入靠的就是房地产;而且也没法打压,沿海的好地方基本已被开放商圈走了,这些稀缺资源,涨价是必然的事情。但是,如果政府不给楼市降温,又恐重蹈17年前的那轮地产泡沫的覆辙。当时,留给海南的是600 多栋“烂尾楼”、18834 公顷闲置土地和800 多亿元积压资金,仅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 多亿元,甚至导致了首家省级商业银行因支付危机而关闭的“先例”。

海南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分析认为,海南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房地产投资比重过大,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发展。房地产开发商的布局,早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布局,这是既成事实;房价高位运行,也是即成事实;可供出让土地减少,也是即成事实;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发展,也是即成事实。如何摆脱房地产“绑架”魔咒,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突破口,寻求困局突围。

海南省是最大的经济特区,实际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处在知识经济增长阶段的时代大背景下,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好时机,如果海南仍然按照别人的发展模式走老路子,开始主要依赖旅游,之后则是靠房地产,不截弯取直,另辟蹊径,实难找到突围困局的突破口。

回顾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可以按主导因素划分为三个类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决定模式占据着统治地位,资本和劳动直接决定财富的增长;在现代经济增长阶段,技术决定模式是主要的增长模式,知识的积累,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在知识经济增长阶段,创意决定模式则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思想与创意的产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创意决定模式强调在经济的发展中,知识和文化的积累以及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正是依靠知识和文化的积累,依靠教育,个人的素质才得以全面提高,个人才能够以知识和文化作为基石进行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意,并把这种创意融入产业发展的链条之中,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从内生增长理论的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即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创意,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创意产业是20世纪末期兴起的新型产业,现在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在英国,创意经济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在美国,创意经济高达14%,占GDP12%;在日本,2005年底与动漫有关的市场规模已超过2万亿日元,动漫产业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已在事实上成为这些国家的支柱性产业。

从国内来看,上海等地已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走在了前列。上海在2004年最早成立了创意产业专业研究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后来相继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上海创意产业协会等专门机构进行政策和产业研究。上海“十一五”规划中把创意产业提高到同城市发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的高度,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融入到城市文化、建设及经济发展中。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确立于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五大领域。现在上海有75个创意产业园区,2500多家创意企业,2万多名从业人员,2006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超过650亿元。2005年上海建立首批11家“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来培育原创设计领军大师。上海已出台各类优惠政策旨在35年内招揽30多类海内外文化人才,重点是网络出版、媒体管理、网络新闻管理、动漫创意和动漫制作等创意人才。

从海南的实际来看,当前正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力时机。海南国际旅岛建设政策的出台,这是利好的大环境。同时,海南文化主题缺失,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以及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所产生的发展困局,这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客观需要。海南文化主题缺失,是影响国际旅游岛建设长远发展的核心因素;本地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则是海南历史积累、长期形成的,影响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础因素;房地产对海南的“绑架”,则是影响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主要因素。

这三大困局的解套,必须放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顺应历史潮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突破口,寻求困局突围。

其基本思路是,依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海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文化主题,成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委员会,以统一的文化主题,统一的组织架构,统一全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各个方面,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和行业限制,构建“全省一个大城市”、“全省一个大文化主题”、“全省一个大产业”的格局。

同时,扩大教育开放力度:

一是大力发展本岛教育力量,加大公办学校投入力度;

二采取优惠政策,引进外省知名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及各类职业学校来琼采取联合办学或设立分校等形式,提高办学水平。

三是允许外资以独资、合资和合作的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办学,提升办学实力。

四是利用各种慈善基金、民间资本以及政府专项资金支持,深入农村开展文化扫盲和实用技能培训计划,提高教育普及范围。

五是在大学和各类职业学校,开设文化创意方面的专门专业,重点培养一批文化创意专门人才。

六是出台各类优惠政策,招揽网络出版、媒体管理、网络新闻管理、动漫创意和动漫制作等创意人才。

再次,以政府引导为前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为龙头、文化创意企业聚集为主体、传统文化保护和公共休闲空间建设为辅的模式,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减少对房地产也的财政依赖,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强力措施调控楼市。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