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事故天天上演 有毒污染物质知多少?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随着有毒物质排入江河数量的增多,这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是肯定存在的,但是影响有多大、危害有多重目前很难说清楚。
也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多个部门配合
有毒物质如何监管说不清
有害化学物质种类说不清、危害程度说不清,置身于这种未知环境中的人们难免提心吊胆,迫切希望相关部门能掌握有害化学物质的特性,并从生产环节尽量避免这些有害化学物质进入环境。但令人失望的是,化学物质如何监管目前也是说不清。化学物质本身的复杂性和一些企业对环境的漠视都导致化学物质监管起来困难重重。
先说化学物质本身的复杂性。复杂之一是新的化学物质层出不穷。魏复盛表示,至今人们所知的化学品有500万~700万种,且每年以数万种的速度合成出新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多数都属于有害化学物质。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早在2003年就由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但实施7年仍未引起企业重视,至今进行新化学物质登记的企业寥寥无几。许多企业对此仍很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这其中既有企业意识上的问题,也有政府部门宣传不足、监管不力等问题。
国外也存在同样的问题。4年前欧盟满怀信心地开始控制这些化学品的注册和批准措施,出台《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REACH法规),要求工厂在使用化学品之前先证明它的安全性,并提供现有化学品的有关安全资料。但该法规执行起来目前也是步履维艰。很多企业拿不出相关的数据来证明化学物质的安全性,原因之一是一些企业从来就没有做过化学物质安全性方面的试验,因为研究费用耗资巨大,一般的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承受这种检测费用。二是化学品是否对人体安全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并经过统计才能得出结论。
复杂之二是化学物质的安全性是一个动态指标。“今天被认为是安全的化学物质,明天就有可能被检测出并不安全。”浙江龙盛集团前副总工程师阮华森表示,几年前发生的苏丹红事件就是一例。在发现它有致癌的可能性之前,一直被认为是安全的染色材料,广泛地使用在各类食品中。全世界的消费者足足吃了几年之后,才被告知是不安全的。再比如富马酸二甲酯,它是一种防霉保鲜剂,前几年还被用作食品添加剂,现在在纺织品中都不能使用了,原因是欧盟陆续通报了多起因消费者接触含有该物质的鞋、皮沙发等产生皮肤过敏的案例。
再说企业对环境的漠视。据了解,在墨西哥湾漏油和匈牙利废水决堤事件中,都传出了忽视安全隐患的讯息。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公报声称,航拍照片显示,今年6月匈牙利事发铝厂的围堤已出现缺口,有毒废水正在渗漏。但当时却未得到有关方面的警惕和注意。匈牙利环境保护人士也说,他们多年来不断提醒政府注意国内铝厂有毒物质的危险,但悲剧还是发生了。更致命的一个原因是,调查表明,肇事铝厂储存的废料未经足够去碱化处理。如果处理得当,炼铝后残留的红色废渣几乎没有危害性。如此看来,与工业污染的严重程度不相上下的是人祸的作用。如果英国石油公司重视钻井爆炸前的异常响声,如果匈牙利铝厂认真对待溃坝前的渗漏,这两起环境事件都有可能避免。但是,对环境的漠视和责任心的缺失最终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国内也有人祸。今年7月和9月接连发生工业废水渗漏的紫金矿业,在今年5月就被国家环保部通报批评存在严重环保问题。通报称,紫金矿业7家子公司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环保问题。但紫金矿业置若罔闻,结果导致惨剧接二连三地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