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铮:三峡质量创造奇迹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2:16:29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潘家铮院士是新中国水电事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他对三峡工程的施工单位大加赞赏。181米高的三峡右坝大坝,相当于60层楼高,不出现一条裂缝是非常难的,可以说打破了“无坝不裂”的国际大坝界定律。经过几次检查,四百几十万立方米的混凝土中硬是没有一条裂缝。潘老评价说,“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他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三峡工程建设者解决了很多的技术难题,其中不少是世界级的技术难题。谈到后续工程,他认为再也不会出现更大的困难了。“三峡工程如果是一条隧道,那么洞口的光明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

在潘老看来,三峡大坝全线到顶以后,防洪、航运和发电三大作用都是非常巨大的。三峡工程能够大幅度提高长江中上游的通行能力,蓄水高度达到175米以后,万吨轮船可以从重庆直达宜昌。

葛洲坝的建成使长江中上游的货运量从几百万吨一举上升到一千几百万吨,而三峡工程的建设已经使运量上升到四千多万吨。尽管其中含有经济发展的因素,但是由于水利枢纽的建成使得航道变深是重要原因。航运业的发展拉动了很多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整个长江的经济发展都将带来益处。

三峡大坝的建成对葛洲坝的发电能力也是一个有力的保障。葛洲坝设计时就考虑到要作为未来三峡大坝的反调节水库,只不过当时国家财力有限,所以只能先修葛洲坝,后规划三峡大坝的建设。三峡大坝建成以后,能够有效降低水平面的波动水平,两个大坝相辅相成,发挥联动作用,从而更好满足电网的要求。

潘老认为,几百年来威胁长江的最大问题在于洪水问题,三峡工程的建成能使长江中下游几千万人免受洪水的灭顶之灾,不再流离失所。今年汛期以后水库将蓄至156米水位,可实现预留防洪库容11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完工以后防洪库容可以再翻番。潘家铮认为,三门峡水电站被泥沙淤积的悲剧不会在三峡重演。事实上进入长江的泥沙不是像有些人想象那样愈来愈严重,而是逐年减少。长江上游建设了很多水土保持工程,把泥沙阻挡了一部分。而且三峡水库不是死水,是个活体。在夏季汛期到来时,大量水排到下游,水位大大降低,汛期泥沙很重的时候,水直接下泻,蓄清排浑。在八九十年以后,冲淤将会实现平衡,这样水库还是能实现80%以上的蓄水能力。

作为1986年三峡论证组副组长兼技术负责人,潘家铮当时是建坝的重要支持者。他现在回首过去的争论时认为,实践证明,以前那些存在争议的问题现在大部分都已明朗,当初对困难的估计基本上都是准确的。唯一可能没有充分预计到的困难是移民问题。当初设想移民的规模很小,移民安置问题也将在坝区和库区就地解决,但是后来事情的发展超过了当初的设想。在库区大量垦荒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恶化水库的生态环境。因此,移民的目的地扩大到了甚至包括山东、江苏等几千里之外的沿海省份在内的广大地区,同时移民数量也超过了上百万人。潘老认为,从“和谐社会”的理念出发,今后应从巨大的发电收益中拿出一部分,对于移民中的弱势群体给予二十年的扶助是很必要的。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