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陇德院士讲健康:正常体重范围内尽可能瘦

来源:燕赵都市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2:24:24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在第三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上,唐山市“健康教育大讲堂”活动正式启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讲,为市直机关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健康教育课。

慢性病,预防更重要

“慢性病现在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最主要的因素。”王陇德说,卫生部2008年做的全国调查显示,慢性病的患病率已经到了20%,这其中,还不包括没有得到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

过去十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慢性病例近1000万人,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例数增加了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病例数增加了近1倍。

“从预防来看,慢性病的预防显得更为重要。”王陇德说,因为慢性病靠现在的医学水平是不可能治愈的,只能缓解症状、延缓它的发展,而且,国际社会的研究也表明,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预防80%的冠心病、90%的Ⅱ型糖尿病、55%的高血压等,所以预防显得更加重要。通常认为导致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不合理膳食,脂肪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不足;长期吸烟、酗酒;久坐的生活方式,体力活动不足;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家庭遗传史;精神紧张,心理适应不良;不加节制地使用网络、电视;环境污染与职业危害等。

与体重有关的8点建议

“合理膳食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摄入量和消耗量的平衡。”王陇德告诉大家,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集中了全球21位在营养和癌症领域非常有造诣的专家,花了5年时间,把全球在这方面研究发表的文献整体研究了一遍,最后提出了8点建议,第一条就与体重有关系:正常范围内尽可能瘦。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解决营养问题的第一原则就是杂食,什么都吃一点,什么都不要多。”王陇德说,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提出了八字方针,就是“一调整,二维持,三控制,四增加”,一、二、三、四既是序列,同时又有它的内涵。

第一调整,先吃水果后吃饭。不过,中医讲的虚寒体质的人,老人、儿童、妇女一般不是太适应先吃,这类人最好在两顿饭之间吃;另外,像山楂、柿子,不可以饭前吃。

二维持,维持我们好的生活习惯,维持高纤维素摄入,维持食物多样化,水果、蔬菜都是高纤维素。植物纤维素本身不被吸收,所以不含任何热量,还可以调节肠道功能。

三控制,控制肉、油、盐,这三种东西都是跟慢性病直接相关的,必须控制。中国人有个观念就是炒菜油少了不香,很多人炒菜油放很多,有些宾馆里的菜都是油里泡着的。其实,植物油的热量和动物油一样,每二两都是900千卡热量,所以很多人就是因为吃过多的植物油而造成自己身体的肥胖和超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植物油的摄入量为每天每人25克,就是半两,但是我们现在全国人均每天摄入44克。

四增加,增加水果、奶、谷物和薯类。

“总结我十多年的探索,有这么几句话:先吃水果后吃饭,每天一顿全素餐,一斤奶、一个蛋、三个()果,限盐少油多蔬菜,粗粮细粮交替吃,合理膳食保健康。”王陇德说,这些食物,应该怎样直观地来把握?比如自助餐的八寸盘,从总量讲,中等身材的人平平拿一盘,基本上那一顿的热量就差不多了,其中,肉最多不要超过1/4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