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万吨级港口打碎发展瓶颈

来源:新民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2:27:11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纵观世界地理,凡是大河入海口的地方,通常会崛起较大的城市,但黄河入海口是个例外。坐落在黄河三角洲上的东营,曾经是“有海无港,有港无航”,再加上黄河频繁“摆尾”,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如今,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等发展战略的提出,东营依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乘势而上,修建万吨海港,优化投资环境,将在“3040年后,腾空出一个新东营”,东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连杰如是说。

万吨港口结束“有海无航”历史

作为国内最后一个尚未大规模开发的三角洲黄三角的中心城市,“为什么一直没有开发起来?”1114日,东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连杰在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分析道:一是黄河尾闾常常改道,致使沿海地区规划困难,二是东营“有海无港,有港无航”。尤其是没有海港,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他眼里,港口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大与空运”。

痛定思痛,东营人决心修建万吨以上的港口,先后投资近15个亿,建成东营港23万吨级杂货码头以及7020米引桥工程,彻底结束东营“有海无航”的历史,借此打开蓝色经济和黄三角经济发展的瓶颈。25万吨液体码头的初步设计业已完成,预计2011年投入运营,吞吐能力达到1500万吨。广利港也完成了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将在年内开工建设。

在东营港口发展蓝图上,再过10年,东营港将建成工业、物流、仓储配套的综合性、多功能大纲,吞吐能力达到亿吨。

曹连杰认为,东营港口不仅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更能成为济南、淄博等地物流运输海运的枢纽。就在前不久,青岛海关前来调研后,称“东营港在未来很可能成为仅次于青岛港的省内第二大港”。

大交通才能带动大发展,除了建设万吨港口,东营人还积极构建陆空交通体系。陆地上,连接京津冀的荣乌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黄大铁路已开工建设,德龙烟铁路年内动工;空中,东营机场已完成跑道改造,正在建设新航站楼。建成之后,直飞韩国、日本、深圳的航班将大大提高外地企业来东营投资的兴趣。

随着港口的建设,陆空运输的支持,东营的临港产业也初具规模。中海油在东营计划投资400多亿元的一揽子计划先期项目已经开工,将建成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乙烯炼化项目。目前,东营港投产和在建项目达13个,计划投资100多亿元,这包括投资40多亿元的海科项目和投资16亿元的亚通石化项目。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