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科技创新铸21世纪希望之港(二)

来源:中国山东网   发布时间:2010-10-29 09:54:26 

在又好又快的发展中,青岛港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大港为目标,在“创新”上求解发展难题,在“创新”上积聚凝聚力、战斗力、生产力,用创新来推动港口全面发展。

一是创新发展方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创新发展方式,青岛港首先将绿色、低碳港口规划纳入发展的总体战略。“十五”以来,港口年吞吐量增长了近三倍,综合能源单耗却下降了29.7%,被评为首批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面向未来,确立了到2020年港口万吨吞吐量能源单耗比2005年总体下降40%、年均下降3.35%以上的目标。

青岛港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2007年以来,先后投入近15亿元购置、制造了550台技术先进、环保节能的机械设备。在煤炭、矿石作业中,从卸船到运输、堆码等整个作业系统建设了数公里、18米高的防风抑尘墙,采取了洒水喷淋、“打摩丝”(喷洒抑尘剂)、“盖被”(篷布苫盖)、“洗脸”(冲洗码头道路)、“洗脚”(建设洗车池冲洗市提车辆)等措施,做到干煤不见煤尘、干矿不见矿粉。为全港1400余台设备安装了燃油计量仪,为300多台大型电动机械设备,为125座冷藏箱插座平台安装了高精度的电度表。着力实施轮胎吊“油改电”和拖车“油改气”,推进能源革命,打造绿色低碳港口。

创新发展方式,青岛港书写了“1>2”的传奇。青岛港的集装箱装卸“振超效率”先后8次刷新世界纪录,青岛港两个集装箱泊位吞吐量相当于世界效率第二名的日本神户港三个集装箱泊位的吞吐量;铁矿石接卸“孙波效率”13次刷新世界纪录,青岛港一个20万吨矿石码头相当于其他港口两个甚至三个矿石码头作业量。用全国沿海港口1.3%的码头岸线干出了6.9%的吞吐量,用1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干出了其它港口50--100平方公里的活儿,用1.5亿吨、350万标准箱的能力干出了3亿吨、1000多万标准箱的业绩。

二是创新增长方式,科技驱动、内生增长

青岛港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坚持向创新、管理、练兵要效率、要能力。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码头工艺,以技术改造“解放”码头能力,以设备更新引进“再造”高效节能码头,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的新路子。

集装箱、铁矿石、原油、煤炭、粮食五大货种全部实现中央控制室调度指挥、系统化、流程化作业。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连续三年荣膺全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仅2007年以来就完成科技成果1200余项,获得专利权86项,获得国家省市部级各类成果奖20;完成信息化成果171项,软件著作版权10项,对外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1;累计完成群众性“千项软件”开发近3800;完成装卸工属具革新成果500余项。

三是创新管理模式,充满活力、富有效率

青岛港在中国港口中率先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三大体系认证,并在全国率先将三大体系整合,整体通过了中质协认证机构审核,建立起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做到干什么写什么、写什么干什么,人人建立起考绩档案,人人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追求卓越、持续改进。

20075月份,在美国召开的世界港口大会上,青岛港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评价,当时集团是98名管理人员管理着年吞吐量2.24亿吨、770万标准箱的港口,美国西雅图港是用600多人(总部有1300多人,其中有700人从事空港管理)管理着年吞吐量2076万吨、198万标准箱的港口,长滩港是用360多人管理着年吞吐量8500万吨、729万标准箱的港口,洛杉矶港是用1000人管理着年吞吐量1.8亿吨、846万标准箱的港口。美国代表们一致认为:“青岛港用几年的时间走过了美国发达港口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管理效率还是生产效率都居世界港口先进水平。”

四是创新竞争方式,强强联盟、竞合发展

青岛港树立大市场观念,依托港口优势,博揽众长,积极推进强强联合、共赢发展的国际化强港之路,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最佳融合。

先后与太钢、济钢、莱钢等数十家大型企业集团结成战略联盟;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开通了集装箱“五定班列”,联通河南、陕西、河北、山西、四川、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把“出海口”搬到了内陆城市的“家门口”;积极发展海铁联运,成功把腹地延伸到欧亚大陆,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桥头堡”,对拉动我国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和中亚5国、俄罗斯等地区、日韩、东南亚等远东地区的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推进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携手威海港、日照港联手成立集装箱合资公司;携手中船燃合力打造国际船舶燃油中转港;与全球最大的冷藏物流运营商冰岛怡之航实现强强联合。

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港航业受到了巨大冲击,但世界上知名的大船公司、大码头公司、大货主仍然非常看好青岛港的综合优势和发展前景。2009629日,青岛港“三国四方”与香港泛亚国际航运有限公司成立新合资公司“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1218日,“三国五方”又与招商局集团成立了“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扩大到“三国六方”。新的合资公司成立后,在各方股东的大力支持下,一举扭转了过去外方码头公司多年亏损的被动局面,今年上半年实现了盈利,树立起了中国国有企业的形象。今年65日与招商局集团再次联手成立“青岛前湾西港联合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并初见成效,进一步拓宽了港口发展空间。

五是创新人才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

青岛港以“爱岗敬业、真才实学、解决问题”作为新时期的用人标准,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学习塑造人才。

他们坚持强港必先强教,年年开展脱产学习培训、技术工人考工晋级和操作技术大比武。从2009年开始,青岛港响应中央省市号召,大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港口,按照保教、管用、跟踪原则,举办了四期115名集团管领导干部参加的、为期三个月的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第五期正在举办当中;举办了842名集团科队级领导干部参加的为期15天的中级研修班;今年从411日开始到626日,历时两个半月,分9期举办了1643名集团和公司两级机关管理人员参加的、每期7天的脱产专业研修班。与此同时,21个专业、3895人参加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49个工种、6839人参加了技术工人培训。

“不仅要出产品,而且要出人才;青岛港不仅是亿吨大港口,而且更要成为育人成才的大熔炉、大学校”,青岛港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装卸工出身的许振超成为新时期产业工人杰出代表、全国人大常委;农民工皮进军成为“十大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并光荣当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农民工徐万年光荣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走上了基层公司党委书记的重要岗位;院校毕业的邵泽山成为“全国优秀青年技师”;港口公安局长隋振坤成为“任长霞式”公安局长。

今年612日召开了青岛港第六届科技大会,实施“三个强港”(科教强港、科技强港、人才强港)战略,出台“一个激励机制”,加强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农民工三支队伍建设与管理的“三个决定”以及实施细则,着力打造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的知识分子队伍;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管理技能型的技术工人队伍;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爱岗敬业、扎根海港的新时期农民工队伍。

集团党政领导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维护。各级领导坚持用真理的力量启迪人心,用人格的力量激励人心,用情感的力量温暖人心,用民主的力量凝聚人心,自觉站在“三高”(高风险,高压力,高动力)第一线,坚持“五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职工、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面向外部)、“五到现场”(领导工作到现场,安全质量管理到现场,生产组织到现场,设备管理到现场,思想工作到现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年冬天最冷、夏天最热的时候,集中30多天到一线跟班劳动调研)。长年坚持周六、周日接待员工,形成了20条民主管理渠道。向员工承诺“向我学习,向我看齐”,“5+2(5个工作日加上2个双休日)、“白加黑”(白天加晚上),带领职工艰苦创业。被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评为“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

六是创新造福方式,重视民生、亲情和谐

青岛港坚持“一心为民、造福职工”,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通过业务培训、重金造岗,千方百计为职工造岗位、找饭碗,使包括8000多名农民工兄弟在内的21000多名职工人人有岗位。

年年为广大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办好事、办实事。把老同志当成是港口的宝贵财富,“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同心共建、和谐共享。年年为职工办实事,不断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面对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多元化的发展需求,青岛港不断加强政策倾斜和管理力度,实现同工同酬,积极推动农民工逐步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由技能匮乏向又红又专转变、由挣钱吃饭向实现价值转变、由短期务工向当家作主转变、由打工者向新时期产业工人转变),使广大农民工从单一的装卸工种发展到调度员、理货员、装卸司机、修理工、船舶水手等工种,从普通工人岗位发展到车长、班组长、正副队长、公司副经理、公司党委书记等重要管理岗位,成为了港口发展的主力军。特别是今年开始,青岛港在农民工装卸工人中评聘装卸工艺员、助理装卸工艺师、装卸工艺师,使出大力的“老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工也能像知识分子一样评职称,真正实现了体面劳动、尊严生活。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