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区:跳出山东看半岛

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2:38:10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日前,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此次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将山东列入试点区域。按照试点要求,山东省将以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为抓手,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基本形成蓝色经济发展新模式。

随后,山东省政府连续召开有关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研讨会,86日召开了第三轮研讨会。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入国家推动层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强调说。

黄河流域的“龙头”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国家已经在沿海地区确立了“5个流域”的龙头地位,广东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广西作为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龙头、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

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也迫切需要一个 “龙头”。首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造将确立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巡视员、全程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讨论和制定的王诗成认为,山东半岛具备打造蓝色经济区的客观条件和良好的基础。

首先,山东半岛区位优势明显,打造蓝色经济区将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山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临渤海湾经济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西连黄河流域,南接长三角,处于东北亚的核心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大。

其次,山东半岛海洋资源类型多样,打造蓝色经济区在全国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山东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港口资源条件优良;海洋矿产资源丰富。

再次,山东半岛处于环渤海经济圈、黄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海洋产业总体规模在国内位居前列,去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占全国的18%,多项指标在全国排名第一。

王诗成认为,山东有实力也有责任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他说:“如果从全国乃至全球发展的大格局上来审视,山东需要一个在国内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放在黄河流域来定位,则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能带动整个流域发展的龙头。”

国家海洋局海洋信息中心海洋经济部主任、研究员王晓惠说,山东半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开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洋科技,也是山东省和黄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带三区”的规划

山东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和滨州沿海七市为核心,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

对于这一基本思路,被邀请参与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研讨的一些学者认为,此举准确把握了山东在国内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中的定位:

对内,可以强化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和兼容性,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对外,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向北,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参与环渤海开发,加强同东北亚经济区的合作;向南,积极参与长三角、淮海经济区经济合作;向东,加强与日韩合作,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向西,加强与豫、冀、晋、陕等的省际协作,延伸发展腹地,为山东省长远可持续发展储备战略资源,使山东区域经济不断实现新的腾飞。

在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宋军继看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突破地理概念,“蓝色经济区”涵盖的区域将超出地理意义上的山东半岛,是开发、利用、保护海洋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各类社会生产活动的总和。

他进一步阐释,“坚持以海洋经济为主体,把海洋和陆域作为一个整体谋划布局,把海洋产业与临海产业、涉海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快推进,与以往单纯的陆域规划有着本质区别。海陆统筹、由海及陆、梯次推进。”

这也直接导致山东省在对蓝色经济区进行空间布局时,提出构建 “三带三区”的总体发展框架,即:海域上,由近及远形成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陆域上,沿山东半岛海岸线形成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区、高端产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区三个优势特色产业区,力求达成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打破“诸侯经济”格局

王诗成坦陈,目前山东省沿海各地对集中集约用海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这也直接导致了近几年来,各地“诸侯经济”发展态势明显。他说:“沿海各地申请用海项目大都仅限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诸侯经济’催生的‘诸侯港口’、‘诸侯船厂’、‘诸侯电厂’遍地开花,重复建设,海岸线资源浪费比较严重,有的重点港口城市已出现无岸线可用和无地招商的局面。”

中国海洋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刘子玉也曾提醒说,“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从最本质意义上讲,是各类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王诗成认为,蓝色经济是开放型经济,打造蓝色经济区,区域协调与合作必不可少。半岛经济与相毗邻的日韩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基础好,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协作的条件优越。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周边区域经济协作。使内源和外源经济发展更为协调,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因此建设蓝色经济区,必须避免新形势下‘诸侯经济’的抬头。蓝色经济区既是一个区域经济,也是一个整体经济。”

已经两次参加山东省蓝色经济区规划战略咨询会的学者均提出要避免“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同质化竞争。

山东沿海城市要建立健全城市协调联动机制。在统一的规划指导下,在充分集聚各市的比较优势,体现各自特色的前提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合作,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和谐发展。要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和城市联动机制,强化政府间协调。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在产业布局、产业遴选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制定开发政策。同时,还要将山东半岛经济区建设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省“五点一线”等环渤海开发战略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

山东半岛不只是山东的半岛,也是全国的半岛。打造蓝色经济区必须跳出山东看半岛,眼界要宽,眼光要远,要有开放的胸怀和举措。只有这样,才可能充分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搞好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真正形成开发海洋、提升沿海、带动全省、服务全国的发展新格局。

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则能打破这一瓶颈。把原来分散发展的海洋经济区域整合起来,打造一个产业集聚区,必将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在半岛地区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诸侯经济”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局面也随之破除。

据了解,草案出台后,山东社科院海洋经济研究所便着手开展了大规模的调研,以期能对半岛蓝色经济区作出科研上的进一步探索。目前,在《草案》7个核心城市的功能和产业定位都已得到了明确的分工。

比如青岛目标之一,就是未来十年内,把青岛打造成区域性新兴海洋产业发展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海洋科技教育研发中心以及国际滨海旅游体育中心。比如日照市,要利用吞吐量突破两亿吨的日照港及国家重点精品钢项目,带动鲁南临港产业带的发展,雄心勃勃要打造欧亚大陆新的桥头堡。又比如三面环海、海岸线近1000公里的威海,海洋资源极为丰富,重点发展造船、食品、旅游等产业,号称“深蓝经济”。

而地处山东半岛海岸线中点、横跨黄渤两海的烟台,把海湾、海岛战略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要成为连接中日韩的交通枢纽城市和国际旅游度假名城。海岸资源和产业发达程度稍逊的北部三市潍坊、东营和滨州,则主打“蓝”(蓝色经济区)“黄”(黄河三角洲)叠加效应的大旗,希望充分发挥大片沿海闲置滩涂地的后发优势。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