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采访中认识了一位海军军官,他告诉我中国地图的形状不是雄鸡而应该是一支火炬——从海南岛延伸至南海诸岛海洋国土形成了火炬的柄,大陆的形状是火焰。
当时那位军官其实是在畅谈海军的重要地位,受他夸“海口”启示,我对那片蓝色国土有了更深的认识。
谁都知道,国家宣示主权的范围包括领陆、领水、领空。但是的确,长期以来,我们对海洋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土地。自古以来农耕文化造就的大陆思维,讲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此,学者鲍鹏山推断,“水浒”所隐含的政治寓意是:王朝的统治到水边为止,在那水面的深处某种程度上属于“化外之地”,水的那一边,就是被王抛弃的地方,是不受王的恩惠保护了——因而是个犯上作乱的理想地方。的确,明清以来,王朝统治者对海洋的重视更多的是敌视,所以除了郑和有过一次浩浩荡荡的“盛装游行”之外,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片帆不许出海”的禁海令。
长期受到“地大物博”教育的我们,说起石油,就会自然地想起“茫茫荒原立井架,云雾深处把井打,石油工人多自豪,头戴铝盔走天涯。”对于海洋石油,我们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很多人来说,直到前段时间汹涌而至的墨西哥湾原油泄漏,才以生态灾难的方式得到提醒——海洋石油原来是如此重要的一支经济力量。
于是,本期主人公郝振山的工作,有了更为深远的政治与经济的意义(详见下文)。
我曾去过西沙群岛中最大的岛永兴岛,环岛步行一周用不了一个小时,那些寂寞守岛的官兵不以为苦,反说比起南沙那些驻守岛礁的战士条件好多了——在那里住上一天,都是对祖国的奉献。我不太清楚,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面积有多大,想来不会大过一座最小的岛礁吧?那么,在平台上工作一天,想来也可算作是对祖国的奉献——而且还源源不断地为祖国献了石油呢。
地球和人体构成一样,百分之七十是水。如同水对人体的重要性一样,那些水面的政治经济意义不言而喻。从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岛屿争端来看,海洋国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据我所知,某邻国在南海争议海域开采石油,迅速从一个石油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如此说来,郝振山和他同事们的工作,意义更为深远。为此,应该向他们致以谢意,只因他们在代表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守望着那片蔚蓝色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