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辛治学,一心报国——钱易院士学术人生路

来源:清华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08:58 

326晚,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办、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会承办的题为“善待自然,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学术人生”讲坛活动在公管学院报告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环境工程学家与环境教育家,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钱易教授作为本次讲坛的特邀嘉宾,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治学之路和70多年来的人生经历,勉励清华学子们要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国家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勇于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

“三个阶段、三个转变、三个体会”,钱易院士用平和的语调、朴实的语言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她非凡的人生经历与治学之路。从战火纷飞的幼年时代到激情澎湃的豆蔻年华;从经历文革的动荡岁月到蓬勃发展的科技之春;从改革开放后全身心投入课题攻关到新世纪为国家环保事业建言献策,每一个阶段对钱易院士都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从国内任教到国外求学的喜悦与艰辛;从开拓创新的学者到一名政协委员的荣耀与责任;从投身于环境技术创新到致力于环境战略性研究的探索与追求,钱易院士带给在场同学的不仅仅是那段光辉岁月的记忆,更是她人生的历练与升华。

随后的访谈中,钱易院士深情地回忆起在清华求学的经历,她把清华著名环境专家陶葆楷先生视为对她影响最大的恩师。正是陶先生的细心点拨,使钱易院士在建立中国雨量公式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对此,钱易院士感慨良多。她教导同学们:“永远记住别人的帮助,学会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经历过文革的跌宕岁月,钱易院士迎来事业的春天。上世纪80年代,钱易院士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海外从事研究。国外的经历开拓了钱易院士的视野,她的科研团队开发的“氧化沟曝气转刷”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获得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钱易院士认为,人的事业应当与国家的命运和发展紧密相连。她晚年把研究方向转向宏观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清洁生产和工业生态圈”的理念并积极倡导。八十年代末,她率先提出“绿色校园”的概念,呼吁“绿色教学、绿色科研”,并长期致力于把清华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大学的事业。

钱易院士的言语中,无时无刻不渗透着自己对“为学、授业”的激情与热爱 ,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之心和对学生的那份热爱之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

活动的最后,钱易院士谈到:“环境保护不仅是环保专业人士的事业,更是全社会,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她鼓励广大清华学子,要勇攀高峰,开拓进取,不要被取得的成绩束缚前进的脚步;并告诫同学们,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善待自然,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社会更和谐。

“学术人生”品牌活动以“推崇名师,追求学术,感悟人生,点燃理想”为宗旨,邀请在清华学习或工作过的著名教授、国内外知名学者与清华学子面对面,再现学术大师的治学之路和人生历程,为同学们树立治学与成长道路上的长明灯塔,给广大同学们带来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启迪与鼓励。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