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田埂上、道路旁或者荒坡上,到处都生长着一种开着橘黄色花朵,气味很难闻的野花,人们都称它臭菊。
其时,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我,正赶上“文革”,老师们都成了“右派”,二十几名学生不是回家当起了放牛娃,就是背起箩筐四处捡柴火,悠悠荡荡的。为此,我经常要与草菊花打交道:替大人用镰刀割掉草菊,然后捆扎成一捆捆,等待大人们来挑走,送到大粪坑里去沤成肥料。
有一次,我割掉了一大片草菊,等待着姐姐来挑回去,可是左等右等,等到太阳都下山了,还不见老姐来,又累又渴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躺在草菊堆中迷迷糊糊地睡了。不知到了啥时候,姐姐摇醒我说:“野地里的蚊子忒毒,好在是草菊花保护了你,不然一身的红疙瘩,看你怎么受得了!”对于姐姐所说的“保护”,我当时也是懵懵懂懂的,但对于它的“保护”,我却发自内心地感谢:哎呀真是老天保佑,草菊花你好!我抱起一把野菊花,轻轻地伏在它的花叶上说。姐姐还告诉我,草菊花不仅能驱蚊子,还可以沤成最好的农家肥,也可以保护庄稼呢。
从外观上看,草菊花的长势就像灌木丛那样茂盛,叶子也长得也与盆栽菊花的叶子毫无二致,花朵呢,也跟盆栽的万寿菊那样大小。总之,草菊花无论从枝干、叶子,或是花朵的外形长相都称得上是菊花无疑。它一般在仲春时节抽枝生长,先是拼命地抽发枝干,也随即长出嫩绿色的叶片,尔后随着时令的更替,叶片就慢慢地由嫩绿变为青绿,再变为墨绿;而枝干呢,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粗糙黒褐,不要说与婀娜多姿的柳枝相比较,就是跟与其相类似的野花呀野草呀相比较,也是略逊一筹。可是,一到仲秋百花肃杀之时,却是它旺盛的开花季节,漫山遍野的草菊花随风摇曳,并散发出浓郁的气味。老人们讲,就是因为草菊花的这种特殊气味,才使得蚊子们退避三舍。因此,农家人采摘几枝,在傍晚时分,蚊子刚刚出来猖獗之时,放在房子里权当驱蚊的蚊香。这样做,既环保卫生,又免除了蚊虫叮咬之苦。
草菊花由于耐旱,易种易活,有着极强的生命力,长势茂盛得像灌木丛。据说,解放前我们的海岛上,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的风口,“沙虎”肆虐,曾经有十多座村庄、千亩良田就葬送在“沙虎”的口中,许多乡亲因此患上“红眼病”,背井离乡出外乞讨。为了治理风沙害,海岛上的百姓们想出挑土压沙、植草阻沙等等办法来阻拦风沙的危害,因此,诸如蓝投、沙棘、草菊等耐旱又易种易活的植物,就被用来作为维护庄稼免受“沙虎”肆虐的当家品种。
上个世纪50年代,海岛解放,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群众种植木麻黄,捆住了“沙虎”,那些原始的种植品种就淡出“江湖”。可是,草菊花却没有因此而被“淘汰出局”,始终为海岛人情有独钟,我想就是因为它那与众不同的本领吧。
草菊,由于实实在在的用处,因此人们钟情它、喜爱它。这就是价值之所在。由物之于人,我想,做人只要对他人有益处,有用处,价值也就在其中了,也能获得人们对你的赞扬与器重。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