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尊权访谈录
日前,记者就当前烟叶生长情况,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烟草研究院名誉院长朱尊权进行了专访。在访谈中,朱院士分析了今年烟叶生长的形势,客观地指出了当前烟叶生长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烟区烟叶的生产工作提出了可行性发展思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朱尊权(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烟草研究院名誉院长)
记者:针对上部烟叶尼古丁偏高的现象,有些烟区提出了控氮降碱的生产措施,您认为在实施此项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朱尊权:提出控氮降碱是对的,但要注意一个度,降多了影响烟叶发育,降少了烟碱仍然偏高,要根据气候和雨量等因素灵活掌握。另外,降碱不单纯是控氮,还要在栽培、管理等一系列环节上下力气,应该做多方面的试验,找出既能降碱又能提高香气质和香气量的办法。
记者:有些烟区提出,“实施国际型优质烟叶种植技术后,因为强调了成熟度而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烟叶颜色深,上部叶尼古丁高,刺激性大”,这种说法对吗?
朱尊权:这个认识是错误的。真正的国际型优质烟叶成熟好,尼古丁适中,刺激性不大。
为什么出现尼古丁含量高、刺激性大的现象呢?主要还是栽培、生产等技术掌握和落实做得不好。留叶多少、营养和发育条件的不同、采收成熟度的不同,都会对尼古丁含量的高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绝不是因为强调成熟度而致使尼古丁含量高了,刺激性大了,恰恰是成熟度还抓得不够。另外,施肥也是一个原因,氮肥用量过多,造成营养过剩,使上部烟尼古丁含量偏高。
关于烟叶颜色深的问题,一些烟厂一直无法接受。由于工业上对烟叶传统要求和卷烟市场消费者长期的习惯,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迅速转变观念。那么我们抓优质烟叶生产时,可以着眼于两个市场,一是适当照顾国内的老传统,在栽培生产技术上避免颜色偏深,保持在柠檬黄到桔黄之间;二是生产颜色稍偏深、香味浓、尼古丁适中的同时,以适应出口和另一部分烟厂的需要。
记者:怎样看待一些烟区“上部烟不采,下部烟打掉”的做法?
朱尊权:这是因为一些地方的上、下部烟没销路,造成积压后出现的问题。据说有的地方现在只做10多个等级的烟叶,底部和顶部的烟都不要,其实这是不对的。一是影响农民的收入,再则造成资源浪费。按常规,亩产量150?褿160公斤是烟叶产量、质量、效益的平衡点。这个单产是指每株烟叶留20片有效叶,并且全部收购的产量,而不是脚叶打掉,顶叶不采摘的极端化生产方式的产量。美国早些年曾提倡不收底部3?褿4片脚叶,后来却要求烟农采收,一方面增加烟农收益,另一方面烟厂生产名牌混合型卷烟非常需要下、上部烟叶。
事实上,各个部位的烟叶都有一定程度的可用性,成熟度好的上部叶和品质好的脚叶可作为上等烟的调味与优质填充料。
因此,上、下部烟不摘收和打掉不是办法,关键要改变观念,从技术上采取措施,改进上、下部烟的品质。下部烟生理成熟即可采收,上部烟则要充分成熟后采收。
如果真正做到不同部位烤烟的可用性提高和合理使用,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降低卷烟焦油量,提高安全性。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