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书先生到"扇贝之父"张福绥

来源:养殖联盟   发布时间:2015-05-20 23:32:39 

小老科技界有这样一句话:"吃海带不忘曾呈奎,吃扇贝不忘张福绥"。从最早的"八珍"之一,到往常市场上随处可见,扇贝曾经走进往常百姓家。而这所有,有"扇贝之父"之称的张福绥功不可没。明天在全省科技大会现场,张福绥将自己40余年来的科研生涯娓娓道来,抒发了一位老迷信家对故土的拳拳之心。

八旬老人心系山东科技

"省委省政府把这个大奖颁给我,我十分激动,也十分快乐,感谢自己给我这么大的声誉。"固然拿到了全省科技最高奖,张老在接受采访时的第一句话还是如往常一样谦逊,"我团体并没有做多少任务,就是在自己鼓舞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罢了。我期望能在有生之年做一些对山东经济开展有益的任务。"

张老1927年出世于山东省昌邑县(今昌邑市),往年已近八十高龄。谈话中,张老不断强调自己作为一名山东人对故土的情感:"我是山东人,对山东开展不断十分关心。这次取得全省科技最高奖,我准备把奖金投入到科研任务当中,继续搞好山东省的科技任务。"

从教书教师到"扇贝之父"

"我是从山东大学水产学业余毕业的,事先被调配到广东教书。广东的水产品十分丰富,但缺少迷信的养殖方法。教书时,我总想到自己的知识缺乏,就带着教师到内地向农民'取经',想方法去学习养殖知识。"就是这样的一个"教书教师",因为这样的原因,与陆地生物与贝类养殖结下了迷惘之缘。

假设说入门仅仅是机缘偶合的话,那么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张老考取了中国迷信院陆地研究所的研究生,并在1962年于中国迷信院陆地研究所陆地生物业余博士毕业,则是出于对陆地生物学的热爱。"我从中科院陆地研究所毕业后,刚末尾搞基础实际,但随着经济和消费开展,这些大环境的改变也让我逐渐改行,专攻养殖的任务。"

之后,张老不断从事陆地生物学和贝类增养殖学研究。1982年,他首次从美国大东洋沿岸引进成长特快海湾扇贝,从事了扇贝移殖后的许多生物学效果,并在我国形成世界上第一个海湾扇贝养殖产业。上世纪90年代,他又引进墨西哥湾扇贝,往常南海已形成产业。目前,海湾扇贝的养殖已成为内地渔民致富的主要路程,他也被内地渔民尊称为"扇贝之父"

"搞科技,要害要有思路"

谈及所从事的研究以及今后任务中的计划和计划,张老将自己的感想与本次山东省科技大会联系了起来:"张高丽书记的报告很主要。咱们是做科技任务的,最要害是要有思路、有目的。山东省的科技现状怎么样,以后任务该怎么搞,咱们又应当如何做好自己的任务,这些效果在张书记的讲话中都能找到答案。而咱们从往常末尾,就要逐渐思索这些效果,并要举动起来了。"

张老也十分注重市场在科技开展中的作用,特地是市场的后续开拓:"往常搞科技任务讲的是产、学、研相分别,而不是光坐在家里研究。往常我省的陆地生物开拓也存在一些效果,怎么从事呢?我认为往常咱们需要搞陆地区域开拓,饲养哪些水产品是最正当的,到达既不影响环境又有市场,经济效益还能最大,是今后要思索的效果。往常有的海域状况好,有的则不是很好,开拓时要有所选择。消费要与科研、经营、产业等联系起来,同时要形成市场,山东市场目前很好,完整有开展的后劲。"

张福绥,男,1927年生,中国迷信院陆地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迷信院研究生院一生传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自20世纪60年代末尾,不断从事陆地生物学和贝类增养殖学研究,开展了中国海软体植物天文学和生态学实际,系统提出并树立了贝类人工养苗和养殖工程化技术,是我国贝类增养殖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和贝类增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曾获省级以上主要科技奖励14项,并先后取得山东省优秀科技任务者与富民兴鲁休息奖章、山东省休息模范、国务院特地津贴、山东省优秀科技拔尖人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