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爱吃海带、紫菜和海泥还会预报台风

来源:海峡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1:18 
海参爱吃海带、紫菜和海泥还会预报台风


进入年底,福州市场上的海参也进入销售旺季,价格更是水涨船高,海参的珍贵大家都知道,但真正了解海参的人并不多。上周末记者前往莆田南日岛海参养殖基地,才知道海参这位餐桌贵客,其实还是一位天气“预报员”。

爱吃泥巴 夏季“北飞”避暑

登上南日岛,当地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员叶黎宗便带记者参观了一个6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场长陈玉九告诉记者,自己的育苗场每年能育上千万尾海参苗,产量在百万尾。

陈玉九说,海参的生命力很强,适合水温是15~22℃,当然,水温低它也不怕,甚至放在冰水中也没事,一旦冰块融化它仍安然无恙;但水温超过32℃时,它就不吃不喝也不动,停止生长,经过长达3个月的夏眠,直到秋季水温下降后,它才开始重新活跃。

摸准了这个习性,养殖户们每逢夏季,就要将海参迁到北方去“度假”,“我们的海参可是乘飞机去度假的哦!”陈玉九说,自己在蓬莱市长岛县专门建了一个养殖场,专供海参鲍鱼“度假”。

在陈玉九的养殖场记者看到,不少工人挥着刀在剁紫菜和海带。陈玉九说:“每天有五六个饲养员专门伺候海参进食。”

海参养殖池旁边排列着一筐筐的剁好的海带、紫菜,还有用塑料桶装着的被稀释的泥巴。陈玉九告诉记者:“这些就是海参的食物,它吃东西还讲究营养搭配,有时吃海带、紫菜,有时吃牛尾藻,但泥巴是每天必不可少的!”

现场一位饲养员说,海参每天都得喂一次,藻类只要喂3成,而泥巴却得喂7成。“海参吃什么泥也是有讲究的!”陈玉九说,取泥时要将表面裹了很多层网的笼子放在海边,涨潮时便有很多泥被灌入笼中,而这些泥经过笼子表面多层网的过滤,特别细腻干净,拿回来还要消毒。

据了解,海参一般是10月份下苗,先是放在室内养,长到手指大小时,就可以放到室外的池塘里了,从放苗到上市大约要2年时间。目前海参的产地收购价约是60元/500克,由于15公斤鲜海参才能制成0.5公斤干海参,为此,0.5公斤干海参的产地收购价高达三五千元。

遇敌人“丢脏保体”逃生

“海参是天气预报员!”当地一位渔民说,每当台风来时,海参就躲到水里,而风平浪静时,就浮出水面,为此,当地渔民发现池塘水面不见海参时,就知道风暴即将来临,于是赶紧收网返航。

这位渔民告诉记者,海参既没尖利的牙齿,又没有坚硬的外壳,天然的海参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捕食对象,这使它养成一种“丢脏保体”的逃生方式。当它被鱼等追得无法脱身时,就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内脏由肛门自动喷出来,捕食者只顾吞咽这一美味,海参则借机逃走,不久,它还会生出新的内脏。此外,海参还能随着居住环境而变化体色。

下海捕海参已成记忆

当地渔民说,早些年海里的天然海参还很多,因为海参夏季休眠,春秋两季才活动觅食。为此,当地渔民就选在春秋两季叉海参。

叉海参除了需要一条小船外,还得准备一条参叉和一只水镜。当小船摇到适宜的海域,渔民通过固定在船舷下端的水镜探视水下,一旦发现猎物,长长的参叉马上插入水中,精准地叉住参体。

老渔民说,捕获上来的鲜海参不能像鱼虾那样随意一放了事,不及时处理或遭太阳曝晒,海参会化作一摊水。因此,每次海参捕捞回来,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海参体内的肠子等杂物清除,然后将海参加上草木灰,最好是豆秸灰揉搓,再晾干。

如今,海里的天然海参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的海参养殖。古老的海参捕捞以及加工方式,也成了南日岛渔民们的记忆。

(来源:海峡都市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