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保荣:降服吃金属的“海老虎”

来源:齐鲁晚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3:36:51 

“获得山东省科技最高奖,我非常高兴,但得奖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而是属于我们这个团队。这句话不是仅仅放在嘴上,事实上就是这样。”获得2009年度山东省科技最高奖的侯保荣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谦虚地说,他将利用这个奖,利用这个机会,从零开始,把防腐蚀工作做得更全面一点,更踏实一点。

潮起潮落,惊涛击岸,人们流连于浪花飞溅的诗情画意中。 侯保荣却说:“浪花是吃金属的老虎。”侯保荣,山东曹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40余年来,侯保荣院士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工作,在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

有人说他研究的是“冷门”学科。“其实‘冷门’并不冷,只是不被人们关注罢了。”侯保荣介绍说,由于腐蚀是一种悄悄进行的破坏,它不像地震、台风、冰雪等自然灾害来得那么突然,反而让人“忽视了它的危害”。侯保荣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腐蚀就像身体的慢性病”,在生产和设备“亚健康”时,人们容易忽视防腐蚀问题,但是当腐蚀影响到安全生产、设备寿命时,必然付出更大的代价。

侯保荣告诉记者,每年我国因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各种自然灾害和各类事故灾害所造成经济损失的总和。 “根据国际通行方法计算,我国2008年因腐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而这一数字在2009年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每年要为腐蚀损失承担700元人民币的代价。而其中海洋腐蚀占有很大的比例。”侯保荣语出惊人。同时他又话锋一转,“但是,如果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腐蚀损失将能减少25%40%。这意味着在我国每年有2200亿~3600亿元的防腐蚀市场有待我们去占领、去贡献。”为此,40余年来,这位国内海洋腐蚀与防护界的顶尖专家不知疲倦地与“老虎”斗争。

采访中,侯保荣院士的随和和谦虚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已经68岁,但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对此侯保荣认为是家乡曹县的水好、地方好,和从小生活在农村、热爱劳动有关系。20岁时,侯保荣考上了复旦大学,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还在地里干活。平常喜爱运动的他笑言自己永远有一颗40岁的心。

“得了奖,不代表取得了多么大的成绩和成功,更不是到此为止。我将从零开始,把防腐蚀工作做得更全面一点,更踏实一点,因为我们国家腐蚀一年就是几千个亿,减少了腐蚀损失,实际上就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侯保荣雄心万丈。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