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 “有气势是霸道,有风度是王道”
赢了!
辩场风采 :
张良:可是我国法律规定一年有114天的假日,为什么对于其他的假日您就视而不见呢?那么受关注的假日才算假日,不受关注的假日就不是假日吗?社会名流受关注,您就认为他是人,而我们普通百姓不受关注您就认为我们不是人了呢?——(经济学院和信息学院辩论赛)
对方:请问对方辩友,人类是否应该大力开发海洋资源来满足物质上的缺乏呢?
张良:人类曾经也是大力开发陆地资源来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可是陆地资源后来又怎么样了呢?被人类破坏的我们不得不转向海洋了呀!对方辩友,我想问您,刚才一辩在立论中说,需要海洋资源我们就要大力去开发,可是我就不明白了,如果我失眠了,是不是就要吃安眠药呢?对方辩友告诉我,您就告诉我要大大地去吃嘛,我想那样就不叫安眠药,叫安乐死了!(鼓掌)
张良:大力开发当然不等于不合理开发,但是如果不加上我方人为的限制条件,大力开发很可能变成不合理开发,正如接受核辐射不等于患上癌症,但是如果我们大量接受核辐射后,就会患上癌症。您不能告诉我们要去大量接受核辐射呀!——(总决赛:公共管理学院与经济学院辩论赛)
……
这是一位曾被评委认为是最有气质的辩手,一位在辩场上口若悬河的神嘴,一位被观众佩服的男生,一位必信自己队能拿到冠军的青年,一位“名嘴强队排行榜”调查中观众心中的最佳辩手……
他就是中国海洋大学第八届辩论赛总决赛获胜队——经济学院的三辩张良。
场上优雅场下阳光
场上的张良,西装革履,一脸威严,言行举止无不展现出成熟和稳重。而场下的他却诙谐幽默,不修边幅,完全一个阳光男孩形象。判若两人的角色转化,他是怎样做到的?回忆起酸甜苦辣的辩论经历他又有怎样的感触?带着这些问题,观海听涛与您一同走近观众心中的辩论名嘴——张良。
角色转换,人生两极
观海听涛:我们看到场上的你是一个稳重、坚定的辩论高手而现在的你却让人感觉很阳光,你是怎样做到这种角色转变的?
张良:你相信星座吗?
观海听涛:相信,你的星座是双子?
张良:对,是双子座,我不迷信但是有时星座性格跟本人真的很像,我的人生角色转化很快,能在性格的两个极端上很容易的转变。一个十分健谈的人,他的心里肯定也能隐藏很多的事情。我平时不太在乎自己的一些言行、着装呀,但上场后我就会马上转变过来,不是说:该出手时就出手嘛,关键时候用得上就好。
背后付出,无限感激
背景:[张良:我们这次辩论赛说实话我要非常非常感谢一个人,就是我们的杨宇师哥,他现在已经大三了,还要准备考研,非常忙,但却坚持跟我们每一场,和我们一起思考一起讨论,非常辛苦。我在这里代表我们经济学院说一声:谢谢!——(经济学院和信息学院辩论赛)]
观海听涛:记得你在跟信院比赛的最后谈到自己的感想时,你非常用情地提到杨宇学长的帮助,能具体谈一谈吗?
张良:关于杨宇学长,能得到他的支持和帮助,感觉真的很庆幸,毕竟他以前做过辩论赛,能给我们很多的指导。如果没有他的帮忙,我们不会那么主动地去讨论,去了解。而且他每场都会跟我们一起讨论,一起消耗时间。他已经大三了,现在正忙着找工作,所以真的很感激他。
除此之外,智囊团、学生会都是我们的后勤部。就像是在总决赛上,你们可以看到只有我们队有纯净水喝,那是学生会特意准备的。无论从啦啦队还是一些小的细节,他们想得都很周到。而且这次辩论会是跟运动会交叉进行的。我们四个因为辩论就没有参与运动项目,而他们要照顾到这两个大的活动,真得很累,是我们的功臣啊。
观海听涛:明年自己就是大三的学长了,还参加辩论赛吗?
张良:不会了,我们院坚持大三不上辩论赛,这样是想保证院里的整体实力,给大一、大二的同学多上台锻炼的机会,如果你都大三了,还在上面辩论,你让新生怎样去锻炼,对吧?
观海听涛:那你觉得今年跟你一起辩论的大一新生表现怎样?
张良:很好,非常的好,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我对他们很有信心,只要继续努力继续学习,应该没问题的。
观海听涛:有逃课的经历吗?
张良:逃课是必然的,因为一个队伍包括智囊团,后勤的同学要很多的人,不可能有一个时间是大家都没课的,所以为了这个团体谈论地进行,你必须得牺牲一下。逃课毕竟不是一个好事,不过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在得到的同时你必须要懂得付出。
观海听涛:明年就要转向“后勤部”了,感觉怎样?
张良:不管怎么说,自己是圆满完成了作为辩手的责任,之后的辩论赛,只要需要我,我会积极地去帮忙的。为了共同的目标吧,大家一起努力!
智囊团陪练
场上风采 精彩诙谐
背景:[对方: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我们应该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影响假日消费的主要矛盾是收入水平的高低。就比如说我的收入是一定的,再比如我患高血压,需要每顿吃一片药,一天三顿。可对方辩友却让我一次全都吃了,这可能治不好我的病反而让我game over了,怎么能说假日消费能推动经济发展呢?
张良:我们所说的假日消费也不是每天都有的,而是隔一段时间一次,这不就是对方辩友所说的一天吃三次吗?]
观海听涛:在场上你的临场发挥总会征服台上台下的观众,就比如跟信院比赛中“吃药”的那一句,真的很精彩。
张良:哦那件事,其实说完那句话后我就觉得很有信心,因为我说的时候都是面对评委、观众。辩论赛上有一种说法就是,你不管跟对方辩友说什么,他是死都不会同意的。你不能一直跟对方争来争去,不然就像是跟吵架似的。所以你只能面向评委和观众。
观海听涛:像这种临场发挥的机会多吗?
张良:我认为纯临场发挥的东西实际上很少,大部分的是要将现场的发挥回归到自己在赛前准备的资料上,不过我有些懒,很少上网查资料,场上的那些例子、数据都是他们准备好的,然后我拿过来用。
观海听涛:但是你却能将这些资料在最合适的时候,以最恰当的方式说出来。
张良:这或许就是用得多不如用得好吧(笑)。
关于辩论:“有气势是霸道,有风度是王道”
背景:[据张良介绍,他最早接触辩论赛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但参加正式的辩论赛还是大一。小时候,他看过1995年大专辩论赛,觉得辩手们在辩场上感觉很好:博学、睿智、聪明,他们不同的思想和观点让人感到新奇,他们精彩的发言令人激动。]
观海听涛:有人说辩论场上你的声音“很正”,你觉得呢?
张良:不会吧?从前老师说我声音不是很圆润,因此不让我去广播站广播。但我也当过记者,不过自己写的稿子都是被别人读,自己没有机会广播。小学时学校在当时应试教育很主流的时候,算是比较前卫,挺重视学生素质提高的。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开办了“星期六第二课堂”,授课老师们都来免费教唱歌、书法……我当时还算是班里的精英,就进入特殊的团体——记者团,写了许多稿件,还经常被老师“抓”去开会。
观海听涛:除了在记者团,还学过其他的东西吗?
张良:除了当记者,小时候还学过书法,不过撂下好长时间了,现在也没怎么练习。当时还很喜爱可以说非常喜欢看书,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