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潮涌,波澜壮阔。
北海旅游度假区,敞开蔚蓝的胸怀,在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与人居福地的航程上,劈波斩浪,奋力奏响“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恢弘乐章。
战略谋变———“市区后花园”转型“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以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人居福地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这是度假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5月25日,漫步于北海旅游度假区蜿蜒的环海路,环翠区委常委、孙家疃镇党委书记车学辉向记者描述着度假区的发展定位与规划。
路的两侧,一栋栋破旧的民房和厂房已被拆除,地上的残砖碎瓦昭示着这片土地正面临着一场命运的大转折。
地处中心市区北郊的北海旅游度假区,三面环海,一面靠山,山拥水绕,礁多滩奇,天海相映,景色怡人,曾经一度的定义是———“市区后花园”。
坐拥青山碧海,于生态经济崛起时代,该如何更好地开发这一宝地呢?2003年8月,市委、市政府即制定规划,以孙家疃镇为依托成立威海环翠北海旅游度假区,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大力发展休闲、居住、旅游经济。
开发热潮随即在度假区涌动,区内40多家工业企业陆续迁出,“半月湾区域改造、绿化美化工程、镇容镇貌改造、环境卫生整治”全面实施,度假区环境不断改善。
然而,由于山体阻隔,度假区的基础设施仍然长期无法与市区对接联网,度假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大大受制。
2007年下半年,我市确定用三年时间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加快城市化进程。抢抓这一机遇,度假区一方面全面规划辖区17.4平方公里的土地,明确了商务休闲区、旅游开发区、生态环保区、基础建设区四大功能分区;一方面全力推进基础设施与中心城区对接和联网共享,改造旧村,盘活存量土地,扩大发展空间,推动现代服务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开发集中……度假区蓄势崛起的平台日渐坚实。
自去年4月以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不断提速的阵阵涛声响彻黄渤海岸畔,作为其中的重要板块,威海强势推进以千公里“幸福海岸线”为载体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等六大基地建设。一时间,蓝色经济大潮澎湃,度假区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期。
借势谋划,乘势而为,度假区不再仅仅满足于“市区后花园”的“被定位”,而是站在全新的战略高度审视未来,明确提出———“以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人居福地为总的发展方向,统筹发展‘商住、旅游、餐饮、临港产业’四大经济板块,打造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风帆扬,海潮涌,找准航标的北海旅游度假区,开足马力,破浪前行!
禀赋天成———区位与资源优势成就旅游人居胜地
阳光与海鸥齐飞,碧波共长天一色,北海旅游度假区,在31.5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上,超然独唱于山、林、海、岛、礁、湾、滩、温泉与阳光之间,摇曳着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人居福地的动人风姿。
三面环海、一面靠山的北海旅游度假区,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11°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造就了其天生丽质。
天然丘陵地貌孕育了巨大生态氧吧,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8%,一望绿浪起伏,一听松涛阵阵,与直面的蓝色海滨形成呼应。
山海间一条长16.8公里的环海观光公路,勾勒出曲折绵长的海际轮廓线,自东向西过半月湾、山东村、靖子头到葡萄滩海水浴场,总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惊喜不断闯入眼帘:绿树繁花,碧波奔涌,沙滩洁白,礁石古拙,海鸥翻飞,轻舟垂钓……漫步其间,闲适飘逸,如入梦境。七星楼、望夫石、龙王庙等15个传统民俗旅游景点点缀在环海路上,让度假区意趣更加丰富。连绵起伏的雕山、棉花山、古陌岭等簇拥着的半月湾、山东湾、葡萄滩海水浴场,水质清湛,畅游其怀,在急缓交替中感受海的汹涌与温柔,身心舒畅。
与城区融为一体的自然山海,无疑让度假区的居住生活充满了理想的气质。置身其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如大洋深处的暖流,柔柔地叩打着人的心岸。
区内楼宇坐拥苍绿青山,面向浩瀚碧海,在蓝天的映衬下,从高处遥望,如诗如画。帝景海岸、蓝山海岸、山海城、山海华府、蓝色领域、东紫园、名兰度假酒店等一批海景建筑项目,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蔚蓝冲击波,极大地聚集了度假区地产板块的人气,唤醒越来越多人心中的滨海居住情结。
18洞洞洞见海的国际标准山地高尔夫球场,星级酒店、高级会所、游艇俱乐部……度假区旅游业态日益完善提升,引得越来越多的人来此置业、度假、投资、休闲、养老和养生。
结庐而居北海旅游度假区,听潮声低语,任海风抚摸,伴树影婆娑,呼吸天籁之外的清新,感悟山海之间的宁静,洗涤尘世的喧嚣浮华,心灵不知不觉间便在诗意的栖居中回归自然。
夯实基础———构筑现代产业腾飞的承载平台
多年来,与中心城区一山之隔的北海旅游度假区,水、暖、气等管网与城区大管网长期连不上。2007年,履新伊始的车学辉和班子成员充分调研后认为,统筹推进现代产业发展,首先要破除山体“梗阻”,以基础设施的大投入,实现度假区与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的对接和联网共享。
一张北海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表”,向我们展示了度假区“联通中心市区时代”的新步伐。
2007年成为度假区历史上的“基础设施攻坚年”———当年3月4日,罕见的风暴潮侵袭度假区海域,度假区领导班子一手组织抗灾自救,一手部署益海路全线开工;10月13日,投资8200万元,开工建设半月湾隧道,度假区领导与施工方在工地上度过春节,次年6月9日全长1394米的隧道双洞贯通……
3年来,度假区人栉风沐雨,先后开工建设了益海路及被覆隧道、半月湾隧道及东接线、北山路落坡拓宽改造、半月路、环海路提升等工程,构架起“一环三纵两横”的路网体系,3路、14路、20路公交线路也延伸至度假区驻地。
依托益海路和半月湾隧道的修建,度假区同步铺设地下管网20公里,与市区供水、排污、供暖、天然气大网实现全面对接。
与道路、管网工程配套推进的统一北路绿化美化、半月湾小区综合整治、环海路绿化及环境提升、北山路绿化、葡萄滩和半月湾海水浴场改造、半月湾休闲公园修建等工程,使度假区变得更靓丽、更具品位、更富现代气息。
2007年以来,度假区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高达4.35亿元,昔日的“市区后花园”已与中心城区联为一体,长期偏安一隅的度假区顿时豁然开朗,以昂扬的姿态融入区域经济新版图中。
在构筑基础设施平台的同时,度假区按照“全面覆盖、逐步提高”的思路,不断增进群众在社会事业领域的福祉。
截至今年5月,辖区内11个村全部完成拆迁任务,11个村的群众彻底告别世代居住的低矮平房,住上水、电、暖、气、有线电视、宽带网等一应俱全的楼房。
按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标准,度假区将辖区11个村(居)的群众全部纳入城镇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村(居)民每月享有800多元的养老金。
配套建设孙家疃小学、半月湾学校和5处文化健身广场,高标准改造镇医院,设立2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将驻地及辖区11个村(居)的环境卫生管理全部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把驻地主干道、村(居)主要街道全部纳入市区社会治安监控网络……生活在度假区的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生活的和美。
随着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平台的构筑,度假区不仅撬动了发展空间的历史性嬗变,更推动了产业规划和区域优势的重构。
梦想扬帆———踏波逐浪开拓崭新的航程
面向休闲度假旅游高端消费群体不断提升和快速扩张的需要,度假区大力实施高端战略和国际化战略,深度挖掘和整合优质旅游资源,积极引进游艇俱乐部、休闲体育等高端旅游产品,谋划培育文化娱乐、商务会展、康体保健等新型旅游业态,统筹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加速向国际一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人居福地迈进。
璀璨的发展前景使得度假区成为投资热土和兴业富地。向北,向海,去北海旅游度假区,这个梦正成为越来越多大企业战略推演的重要考量。
心悦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5.5亿元开发金海国际游艇休闲度假基地,目前正在进行火热的基础施工,这是度假区推动单一的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的剪影。在推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度假区立足自然人文资源集中布局、相得益彰的优势,以环海路为主轴,沿线将黑岛—猫头山、靖子民俗风情园、葡萄滩海水浴场、锦湖韩亚高尔夫球场等景点串联成线,加快褚岛旅游等项目开发,让资源的价值和潜力得到全面充分的开发和释放。
旅游产业的巨大增长空间及其广阔前景,使得旅游休闲地产作为旅游和地产两个黄金产业的交叉,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去年12月,来自北京、江苏等地的知名大企业大举挺进度假区,统筹开发文化娱乐、商务会所、康体保健、温泉度假等新型旅游业态,威海金鹏房地产开发公司则投资4亿元建设半月湾商贸区……这些功能不同的业态,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和补充,将共同构建一个配套完善、个性鲜明的旅居结合的休闲度假胜地。
着眼融海洋文化、休闲文化、渔家文化为一体,度假区整合辖区200多家餐饮企业,规划建设一批临海咖啡屋、音乐茶座、观海平台等,深度开发饮食文化,培育餐饮品牌。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港口岸线资源优势,度假区抢抓远遥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契机,加快建设水产品集散基地和现代化渔港经济区。
作为黄金旅游线上的璀璨明珠,近年来,度假区日渐彰显其体育运动的活力。去年,半月湾区域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专用赛场”,今年9月将举行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杯系列赛,连办三年。借助国际级赛事的举办,度假区适时提出打造“铁人三项运动之都”的设想,全面改善提升赛场质量,加快体育赛事品牌培育进程,为擦亮新名片而矢志努力。
滔滔碧海,涌流日月。高扬发展现代服务业大旗的北海旅游度假区,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进取姿态,向着更深更远的蔚蓝,扬帆进发!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