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座定海祖印寺年代

来源:舟山晚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3:48:35 


一山一宁塑像

(一)
据普陀山高僧一山一宁生前侍者了真大师所记一山《祖印寺语录》等史料,我们了解到一山曾主持定海祖印寺达十年之久。关于他入住祖印寺年代,过去有人撰文认为是至元十六年(1279),这大概是根据有关一山的传记所载“逮大元革命,阐法昌国之祖印寺”这句话而来。因至元十六年二月,南宋的最后一位君主朱昺兵败,宋亡。元世祖忽必烈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皇帝,史学界称这一年为元朝的开始,也即是所谓“大元革命”成功,所以有人将一山“阐法昌国之祖印寺”考定为至元十六年。其实,一山自宋末得法于育王寺顽极行弥禅师后,又到天童寺叩一环溪禅师,不久,返回育王,随从沅清溪禅师。此时,元军已占领庆元(今宁波市)。一山在育王寺一住数年,于至元二十一年(1284)渡海到昌国(今舟山市定海区),主持祖印禅寺。
一山之所以来到昌国,并不是因为“大元革命”,因缘在于其嗣法恩师顽极行弥。据一山的师兄东生德明禅师的《塔铭》记载,顽极行弥原系吴兴道场寺住持,而“昌国祖印,为顽极嗣徒衍庆中兴之退建。”顽极禅师于至元十六年辞去育王寺住持后,即退居昌国祖印寺。一山对恩师情深义笃,于至元二十一年辞别育王寺沅清溪禅师,追随恩师来主祖印寺。
(二)
关于一山来昌国以前的经历,据其侍者虎关师鍊所撰《行记》,一山俗姓胡,台州人,“龆龄入村塾,乡先生称其敏悟”。少年时由其出家为僧的叔叔月灵江大师推荐给本郡浮山鸿福寺住持无等融禅师,随从学禅3年。此间,月灵江迁住明州天童寺,遂将一山接到天童习研《法华》等诸经,2年后得度,又到明州城中应真律寺习律,在延庆教寺学天台教观,后赴杭州集庆院叩文节长老,“精勤修练,不惮暄涼”。因嫌“三藏十二部教不胜浩繁,学者苦之,诚如算沙,毫无益处”,即弃去,回天童寺依简翁敬禅师。简翁知一山粹于台教,乃问:“一心三观,以何为体?”一山以一笑答之。简翁允许参堂,并带他到定海(今宁波市镇海区)讲学,后因其叔月灵江移住灵峰寺,一山随之。不久,辞别月灵江回到育王寺,追随珍藏叟习禅,珍藏叟应诏住杭州净慈寺,临行将一山托付给新任住持恺东叟。恺东见一山英年机灵,命任主客。恺东罢,照寂来,其年,寺遭火灾,照寂迁住杭州南屏山,顽极行弥来住持。此时,一山寻恩:“一居四主,我无分,今此老和尚不靳(吝惜)化权,又我之幸也。”乃“倾意亲炙,从容酬措”,协助顽极修复遭火焚毁的殿宇,奔走经年,不辞劳瘁。有一次入室请示法要,顽极云:“我无一法与人。”一山忽然契悟。翌年,入主藏经楼,得以饱览群籍。其间,又与同学僧自诚云游天台、雁荡,回来后听说一环溪禅师开法天童,法社甚盛,再回天童寺。未几,寺遭灾,一山折回育王寺依珙横川禅师,川逝世,祥巧庵继任,祥巧去世,沅清溪继席,一山皆居座下。
可知一山曾先后参礼过13位高僧大德和禅宗名衲,但被他真正承认为嗣法导师的乃育王寺顽极行弥。据后来一山《住日本相模州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语录》所载,他在该寺升座时,拈第一支香祝圣,第二支香贺当地官僚罢,拈第三支香云:“此香无些子气息,且要炙地熏天,供养前住大唐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顽极老和尚,用酬法乳之恩!”一山对顽极感情至深,他住日本近20年,无时不忘恩师。后来他应后宇多上皇特诏住持日本最大的皇家寺院南禅寺,时逢顽极忌日,一山叩头拈香云:“这个老冻脓,素来情义薄,一味不睹是,恣肆顽与恶。年老变成魔,我被魔力摄,开眼落陷阱,有屈无处雪。如今已喜两分张,年年西望恨尤切!今日烧香供养伊,且道是酬恩邪?雪屈邪?不见道:记剑刻舟,掉棒打月!”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恩师刻骨的思念和得法之艰辛。
因元初的祖印寺曾经是顽极行弥退居之处,所以一山初次出世,即从庆元渡海来到昌国。一山来到昌国,顽极行弥尚在世,师徒相见,喜出望外,一山有诗记其事云:“忆昔逢伊鄮岭头,无端与我相冤仇。今朝海上重相见,彼此难遮满面羞。”
(三)
关于祖印寺,宋《宝庆昌国县志》载:“祖印寺,县东北海中,旧名‘蓬莱’,晋天福五年(937)建,皇朝治平二年(1065)赐今额。常住田二百八十亩,山一千二百九亩”。宝庆志编成之年,祖印寺还在“县东北海中”——岱山。另据元《大德昌国州图志》载:“祖印寺,在州治东南,寺原在朐山,旧名‘蓬莱’,晋天福五年建,往宋治平二年赐今额。嘉熙二年(1238)邑令余桂迁至此,以接待寺併而为一。寺有田三顷四十六亩,地五顷七十九亩,山十四顷七十六亩。”《大德志》对祖印寺记载止于南宋嘉熙年间,寺从岱山迁往舟山本岛不久。那时,祖印寺虽经宋元政权更替,但尚未遭重大破坏,规制一如嘉熙二年迁造之时。
那么,当时祖印寺规模究竟怎样呢。一山住祖印寺时的侍者了真大师所记 《一山国师妙慈弘济大师初住四明鳌峰山祖印禅寺语录》,从中可知当年祖印寺址在“四明鳌峰山”下,鳌峰山又名镇鼇山,《大德昌国州图志·叙山》篇载:“镇鼇山,在海中,屹然有六鼇背负之势,州治据其趾而坐镇焉,因以名其堂。”当时昌国州治在镇鼇山下,内有镇鼇堂。《语录》将镇鼇山记为鳌峰山,并说山在“四明”,《大德志》说山在“海中”,皆从宏观而论。
另据虎关师鍊《一山行记》记载,一山在祖印寺“一住十载,新佛殿外门,又舍衣资买湖田圃地,添寺产。”这则史料所透露给我们的信息颇为重要:一是,《行记》称当时大殿为“新佛殿”,可知从至元二十一年到至元三十年,一山住持祖印寺这段时间,祖印寺大殿曾经重建,至少是经大规模翻建,不然,就不会称大殿为“新佛殿”;其二,一山对祖印寺重兴曾作出重大贡献,他“舍衣资”购买山门外的“湖田圃地”,可见一山是一位仗义疏财的高僧,他喜施乐舍,不惜将个人私有的“衣资”拿出来为公众增置田产;其三,可知元初定海祖印寺门外是一片湖田圃地。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