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亟需“大管家”

来源:钱秀丽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2:44 
21世纪是海洋世纪,面对海洋科技发展的难得机遇,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海洋“元老”,直指“顽疾”,并开出“良方”——

为海洋科技把脉

从1956年国家制定海洋科技远景规划算起,我国海洋科技事业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我国的海洋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很多科技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告诉记者。“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我们在海洋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接受采访的几位全国人大代表如是说。与此同时,随着海洋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领域内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凸显,成为制约海洋科技更好更快发展的瓶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成为当前海洋科学界需要迫切解决的重点。

问题一:海洋科技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秦蕴珊告诉记者,从体制上说,海洋科技力量由几个系统组成,实际工作中很难形成合力。

问题二:科研领域低水平重复现象突出。管华诗指出,这种低水平重复既包括当前课题重复及以前研究过的内容,也包括不同单位开展同一课题研究。这种简单重复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问题三:缺乏优秀海洋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麦康森指出,虽然中国有几所海洋类大学,但海洋人才不足现象仍较为突出。管华诗也表示,我国缺乏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海洋学者。

问题四:科技力量的地理分布极不合理。对此,秦蕴珊介绍说,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海洋科研机构集中在长江以北,而长江以南的科研力量较为弱且分散,这与广袤的南海海域难以成正比。目前,这种地理分布上的失衡造成的问题已逐渐显现。

问题五:数据难以共享。秦蕴珊代表指出,目前海洋科技领域的各类资料、标本难以共享,相互封锁现象十分严重。

对症下药

针对上述问题,几位海洋学家分门别类地开出了如下“良方”:

“良方”一:海洋科技亟需“大管家”。管华诗表示,海洋科技涉及多学科的交叉,更需要发挥协作精神,进行团队作战。为此,秦蕴珊建议,由国务院牵头成立“国家海洋委员会”充当“大管家”,统筹安排全国海洋科技发展,当然也包括海洋管理和执法等方面的诸多事务。他强调,若不如此,海洋科技领域“一盘散沙”的局面短期内将难以改观。

“良方”二:认清差距,确定合理目标。麦康森指出,海洋科技应立足长远,实现跨越式发展。要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国家安全战略的角度,将目标定得高远些。他同时提醒,在目标的订立过程中,不能头脑发热,要充分认识到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

“良方”三:加大海洋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秦蕴珊反复强调的就是人才的培养。他指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

“良方”四:机制创新,形成良好学术氛围。管华诗告诉记者,好的机制和环境对海洋科技工作者非常重要,决定了海洋工作者能否沉下心来,潜心研究。他建议,国家在落实和分解各项科研计划过程中,应采取有力措施,减少竞争性课题,多增加指导性投入。由任务带动科学家,把科学家们用于跑项目的时间腾出来,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

“良方”五:重视交叉学科的研究。海洋科学是交叉学科,涉及生物、物理、数学、地质、环境等多个领域。秦蕴珊代表指出,这种学科特点决定了“各家自扫门前雪”的旧有方式难有出路,不注意学科交叉,想出好的成果是非常困难的。

迎接美丽春天

谈到未来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几位代表信心十足,对未来的发展领域也有各自独到的见解。

几位代表一致认为,海洋技术特别是深海技术的研究、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环境问题、海洋对气候的影响等将是今后海洋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胡敦欣还指出,海洋研究不能固守近海,必须尽快走向深海大洋。他指出,中国应尽快推动对西太平洋暖池、东印度洋和青藏高原形成的“大三角”的研究。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