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县位于山东省北部,海岸线总长
2002年以来,沾化县海洋与渔业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县工作中心,以“感恩社会、服务渔民”为目标定位,努力营造“感知党恩,加快发展,奉献社会”的良好氛围。全体同志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为促进沾化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全国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县”、“全国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全国海上抢险救助先进单位”、“全国渔政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渔业互保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机关”、“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渔业执法先进集体”等各级集体荣誉称号257项,连年在县直单位综合考核中位列前三名,分别被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记集体二等功和三等功。
一、坚定不移抓管理,努力构筑和谐海洋
(一)成功入选“全国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示范县”。
(二)扎实做好海域勘界工作。自1983年滨州、东营区划调整以来,我县所辖顺江沟至潮河海域一直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侵扰。他们肆意驱赶辖区渔民,刻意制造事端,侵占海域,手段之恶劣、行为之嚣张令人发指,严重影响了渔区的和谐稳定,制约了我县海洋经济的发展。多年来,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县海洋与渔业局干部职工面对不法分子的威胁、恐吓和滋扰,以维护渔民利益和用海权益为己任,顶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冒着生命危险,以血的代价,圆满完成了各项调查取证工作。
(三)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的意见》。为扭转海陆管理权限模糊、管理职能交叉、工作效率低下这一被动局面,2005年初,县政府成立了海籍调查领导小组,由海洋与渔业、国土、油区、环保等有关部门及涉海乡镇组成了专门的工作组,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对近海海域滩涂进行详实调查,划定了海陆管理权限,于
(四)不断探索海域管理工作新思路。多年来的执法实践,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沾化实际的海洋管理工作模式。一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将海监、海洋管理、海洋环保执法机构合署办公,有效地整合了海洋执法力量,理顺了海洋管理体制,实现了“三位一体,综合执法”;二是创建了“联网互动,三位一体”海域管理新模式,提出了海域人文性管理的工作思路。改变了以往单纯由海监大队执法巡查的形式,采取了由沿海乡镇协管、海监大队巡查和边防干警协助等三方面组成的联网互动三位一体巡查新模式。在海域附近的乡村聘请海域协管员,负责对固定涉海企业、联户进行不定时的巡查,随时与海监大队保持海域使用情况联系,海监机构的联网互动与边防“海上110”报警电话实现了联网,做到了在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并及时做好海洋环境污染、违法用海案件的现场勘查处理工作;三是坚持走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海域、高涂使用管理路子,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统一。
(五)努力促进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2002年以来,我局不断加大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监察力度。通过采取制定各类开发《规划》引导与扎实开展“海盾”、“碧海”执法行动查处相结合的办法,保障了海域使用“三项制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同时,为全力做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2002年至今,我局先后投入资金120多万元配置了执法专用车、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便携式BOD速测仪、野外型COD便携式速测仪、多功能水质分析仪、测汞仪、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电导率仪等检验、监测仪器和现代化办公设备,获得了国家海洋测量乙级资质认证,加入了省市县三级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完善了海洋环境评价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海域高涂生态修复综合治理规划。2002—2009年,共出动车、船517次,进行水质监测667次,监测项目132项,完成监测数据13560个,编写监测报告136份,为全县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了滨海芦苇湿地自然保护区、贝类增养殖示范区,对辖区内浅海海域实施封滩护养14万亩,实施重点养护38万亩,并规划了34万亩的自然生态保护区,重点对文蛤、青蛤、四角蛤、鲈鱼、毛虾等资源进行增殖保护。自2002年至今,护养区内文蛤资源量已由5粒/平方米增至40粒/平方米。
二、坚定不移抓服务,渔业经济地位日显突出
(一)海洋捕捞走出国门。目前,全县从事海洋捕捞人员已达12350人,渔业人口40000余人,渔民年人均纯收入2.5万元,为全县农业人均纯收入的4倍。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国家海洋捕捞零增长的方针,提出了压缩近海捕捞强度,大力发展远洋、远海渔业的发展战略。引导渔民实施渔船升级改造工程,造大船,出远海。在全省率先敲响了渔船报废的第一锤。
(二)水产养殖实现二次创业。针对北部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200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对渔业产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将养殖水域规划为浅海贝类、网箱养殖区、盐业开发养殖综合利用区、10万亩滩涂精品养殖区、内陆淡水精品养殖区四个规划区,并全面推行水产养殖证制度。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2.4万亩,产量达8.5吨,产值突破9.94亿元。年生产能力5亿尾的渔业良种繁育基地开工建设,水产苗种得到有效保障。
多年来,我局以科技入户工程为切入点,大力推行服务连心卡制度,开通了养殖技术服务“
(三)水产品加工流通迅猛发展。1993年10月,我县建成了第一个鲁北海产品批发市场,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平均日交易额100万元,海产品年交易量1.5万吨,逐步发展成为连接辽宁、山东、浙江的海产品贸易集散地。2002年,在我局的积极协调下,王尔庄海蜇专业批发市场扩建项目得到农业部批复立项,获得无偿资金150万元,目前,王尔庄市场已成功升级为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世界“海蜇航母”和决定全国海蜇价格的“晴雨表”。在王尔庄和鲁北两大市场的带动下,渤海海产品批发市场、范庄海产品批发市场和付家海产品综合市场迅速崛起,形成了沾化县“五大”市场格局,实现了由海产品集散地向海产品加工地的转变,由粗放型市场向集约型市场转变,带动了运输、餐饮、冷藏等相关产业迅猛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水产品交易额近65亿元。
水产品市场的不断扩规提档,吸引了大批水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我县,水产品加工也逐步撅弃了传统的腌制、干制加工方式,精深加工得到迅猛发展,渔业经济产业链不断延伸。几年来,组织引导企业投入技改资金达1.8亿元,发展水产品深加工企业达24家,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王尔庄海产品有限公司年产1800吨的海蜇深加工项目投产运营,产品已陆续进入国内大中超市,“中国-王尔庄”海蜇品牌效应日益显现。海金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投资600万元,在国内首家引进了美国全自动虾类脱皮生产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畅销全国22个省市的70多个大中城市。以一级渔港为依托,投资3000万元的毛虾精深加工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该项目年生产能力1万吨,生产工艺独特,产品附加值高,使我县丰富的毛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水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建设,已成为全市渔业经济中的一个醒目亮点。
三、坚定不移抓行风,文明服务渔区绽放
2006年,我局成为山东唯一的“全国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去年年底,农业部重新在全国渔业部门评先树优,我局以高分优势再度获此殊荣。在全国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创建活动经验交流大会上,罗云霄局长代表全国基层渔业执法部门再次受到特别邀请,并就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创建工作经验作了典型发言,这次发言,成为全体与会人员重点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我们多年的先进执法经验和所取得的成绩,赢得兄弟单位的一致认可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度评价。先后由辽宁、河北、青岛、烟台等省、市渔业系统执法人员23批500余人次来我局就渔业文明执法观摩学习。几年来,我局高擎“文明执法窗口单位”这面旗帜,以“依法兴渔、强化管理、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方针,始终坚持“有情的领导,无情的管理,绝情的制度”的机关管理机制,用心、用脑、用感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一服务品牌的丰富内涵。
(一)努力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为建立一支素质高、作风硬、执法严的队伍,该局从强化教育培训入手,每周五下午为执法人员集中学习日,推行了案卷评审和案例分析制度,执法人员互换角色,模拟执法场景,及时发现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予以纠正和改进。每年,我局都进行两次以上的法律法规闭卷考试,局领导亲自出题,亲自监考,亲自阅卷。考试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与晋职晋级挂钩;在局网站创建了《文明执法学习专栏》,执法人员随时交流学习心得。每年举办一次“假如我是一名渔民”、“我能为渔民做点什么”、“我的记忆、回忆和感恩”等主题演讲比赛。执法人员的服务理念不断得到升华,形成了“人人都是形象、个个都是窗口”的良好局面。
(二)推行了便民高效的服务机制。一是以行政审批大厅为平台,一个窗口服务,大厅电子屏幕滚动公示所有审批事项的流程、时限、法律依据、收费标准和天气信息等。执法人员不分节假日、上下班,审批事项随到随办。大厅内配备了饮水机、雨伞、药箱等设施为渔民免费提供服务;二是每年春节前后,工作人员都要自带伙食到相对集中的渔船停泊点现场办公,大大节省了渔民的时间和费用;三是利用冬休、伏休对渔民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定期聘请安监、消防专家,深入渔村、码头,现场向渔民传授安全知识,演练操作技术,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另外,我局每年都进行“安全生产先进船”、“安全生产贤内助”和“模范船长”评选活动,对先进渔船和先进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
(三)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约束机制。近年来,我局一直把“有情的领导,无情的管理,绝情的制度”作为奉行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执法约束体系。一是全面推行了岗位目标百分制考核制度,以铁的纪律规范执法行为,做到了执法行为有准则,执法好坏有奖惩;二是在严格落实《渔政执法人员“六条禁令”》的同时,对《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许可公示制》、《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40余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编印成册,发放到执法人员和行风监督员手中,接受渔民群众监督;三是大力开展执法相对人监督评议执法人员活动。推行政务公开,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实现了“阳光执法”。为使渔民对执法人员实施有效的执法监督,我们在局网站等媒体对外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在“海上沾化”网站设立了投诉意见箱,从渔民代表中选聘了特邀执法监督员,定期召开执法评议座谈会,每个季度发放一次民意调查表,虚心征求渔民的意见和建议。为方便群众现场监督,我们还在审批大厅设置了现场评议意见箱。意见箱设有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票箱,当事人只需根据服务满意度将工作人员的胸卡号投到相应的票箱即可。每月初,根据上月的现场评议情况进行汇总,评出本月的文明示范岗。监督机制的完善,强化了执法责任,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多年来,我局从未出现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现象。
(四)执法岗责体系不断完善。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印制了《行政执法岗责体系及业务流程汇编》,将海洋渔业行政执法工作细化为56个具体执法岗位,分别制定了岗位职责、工作规程和评议考核标准,对每一项行政行为从受理、审核、审批、权责范围和审批时限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从局长到中层,再到每名执法人员,层层签订行政执法目标管理责任状。该《汇编》执法人员人手一册,使行政执法工作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文明用语,统一执法着装,统一执法文书,统一执法依据,统一执法程序,有效地提高了执法质量和执法效率。
(五)《执法人员与渔民全方位联系服务体系》在全国推广应用。全局执法人员,按照不同作业渔区、渔船编队进行责任分工,每名执法人员负责一个渔船编队,将其责任范围内渔船船长及每名船员的手机、对讲机频道以及家庭电话、家庭住址编入联络表,制成“网络连心卡”发放到渔民手中,由该名执法人员具体负责与渔民包括安全信息、渔业信息、日常事务等全方位的信息联系,每三天必须联系一次,特殊情况随时联系。定期汇总,建立台帐。执法人员做到见船知人、见人知名、提名知情。
同时,利用手机,经常性地给他们发送诸如“热爱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关注安全,因为安全是生命的保障”之类的温馨短信,随时提请他们注意安全。
渔业执法联络员职责:
1、向被联系人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供有关信息,为渔民搞好优质服务;2、征求渔民对海上管理、执法等方面的工作意见和建议;3、了解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情况;4、加强对渔民遵纪守法、执行规章的指导,使被联系人成为遵章守法的模范,促进各项法律法规的落实;5、了解和掌握海上生产、安全动态,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6、培养典型,树立榜样,总结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经验;7、搞好有关事项的试点工作。
被联系渔民职责:
1、协助执法人员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2、向联系人提供渔民对海上管理、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3、提供渔民对海上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4、提供海上安全生产秩序情况;5、提供海上生产动态、资源状况情况;6、自觉遵纪守法、执行规章情况;7、主动总结新经验,积极推荐好人好事,协助联系人完成有关情况的调研。
联系方法:联系人在不妨碍被联系人正常渔业生产的前提下,通过不定期召开座谈会或进行个别走访向被联系户了解有关情况。双方均可采用通讯手段相互交流有关信息。被联系人有义务参加联系人组织的相关活动。
全方位联络体系的建立,使全县渔业生产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善的“宝塔式”管理和纵横交错的“蜘蛛网式”联络体系,实现了渔情民意和安全信息网络化,为我们的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被渔民亲切地称之为“生命网”。
2009年7月份,渔民李某通过服务联系卡报告:海防渔港导航灯塔塔体严重受损。获悉情况后,我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由28名执法人员组成的抢险突击队,迅速准备工料奔赴现场。同志们冒着36度的高温,踩着泥泞,手抬肩扛,几次装卸,把20多吨重的钢架及沙石料运抵施工现场。高标号的水泥烧伤了同志们的脊背,双手磨破了,肩膀出血了,膝盖摔肿了,没有一人叫苦,没有一人抱怨。附近渔船上的渔民也都自发地加入到这支抢修灯塔的队伍中,演绎了一场干群同心、众志成城、合力奋战的感人场面。经过三天的奋战,抢修工作胜利竣工,一座崭新的灯塔又矗立于茫茫大海。凯旋归来,当局领导看到每位同志肩膀都脱了一层皮,心疼地掉下了眼泪。
(六)“基层体验日”活动架起沟通桥梁。自2002年起,每个季度,我局都开展一次“渔政人员上渔船、海监人员进企业、技术人员下鱼塘、帮扶人员进农村”等一系列体验日活动,全体工作人员带着感情,实实在在地当一天渔民,换位体验渔民之辛苦、之期盼,虚心征求广大渔民群众对全方位联络、渔民生活保障、海上抢险救助等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基层体验,干部职工与渔民更加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架起了双向零距离沟通交流的桥梁,达到了“换位”、“换心”、“换脑”的目的,继而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等方面有一个全新的升华。
(七)“鱼水行动”赢得了渔民兄弟的信赖。
为全面了解渔情民意,我们依据全方位联系点制度,制定了长期联系和定期走访制度。执法人员利用一切机会了解渔民生产生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