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呈奎:“中国海带之父”

来源:佚名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4:22 
2003年3月20日,当95岁高龄的曾呈奎从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手中接过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时,全场掌声雷动。这是山东省首次设立的科学技术最高奖。作为世界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我国海藻学研究的奠基人,曾呈奎获此奖当之无愧。

他的一系列原创性研究,使我国海带养殖从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我17岁那年,在福建漳州看到农民生活很苦,就想着怎样才能让农民吃得饱。”出身华侨家庭的他,考大学的第一选择是与农民有关的专业——厦门大学植物系。后来他到美国留学,1942年从美国密执安大学毕业。四年后,他怀着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毅然回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呈奎与著名实验生物学家童第周、著名动物学家张玺一起,筹建了国内第一个专门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及其前身海洋生物研究室。

他跑遍华夏的万里海疆,先后发明人工海带夏苗低温培育、海带施肥增产、海带南移养殖等技术,使冷温带的海带在我国北方温带海域、南方暖温带和亚热带海域都能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

从1958年起,青岛市掀起了海带养殖的第一次浪潮,改变了渔业生产单一捕捞的历史,使我国海带养殖从零开始,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目前,我国的海带产量占世界的95%。曾呈奎也被誉为“中国海带之父”。

他证明了紫菜孢子的来源,使我国紫菜年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又一次“浪潮”的兴起。

1956年,曾呈奎教授和他的合作者证明了紫菜孢子的来源,使紫菜的大量人工栽培成为现实。目前,我国紫菜的年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紫菜的长期育苗生产,面临着缺乏良种和优质苗网育成率低等技术问题。曾呈奎教授和他的合作者又启动了“紫菜种苗工程”,为促进紫菜种植业全面升级换代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在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建立了国家级紫菜原种场。目前,“紫菜种苗工程”良种导入生产技术体系已进入实际应用,累计创利税约3.4亿元,创外汇近1亿美元;同时,还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发展,在沿海一些省市,出现了近十个千万元紫菜种植户和几十个百万元种植户。

他率先提出“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设想。他的研究奠定了中国海藻分类学在国际学术界的领先地位。

20世纪70年代,针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的问题,曾呈奎率先系统地提出了“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的设想。他亲自领导了在胶州湾进行的海洋水产农牧化实验。他先后发现了上百个新种、2个新属、1个新科和原绿藻门的新纪录,奠定了中国海藻分类学在国际学术界的领先地位。

曾呈奎还是我国海藻化学工业的开拓者。1956年,他在青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生产褐藻胶的车间。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对海藻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用海藻生产出褐藻胶、琼胶、碘等,并将这些产品用于药品、食品和饲料生产,使我国成为在国际上仅次于美国的褐藻胶生产大国。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的海洋生物养殖产量世界第一,但是如果计算人均产量还不多,需要努力再努力。”曾呈奎表示,在有生之年,他将在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上,在科技人才培养和海洋科学发展战略上,尽自己所能,争取再立新功。

曾呈奎小传

1909年生于厦门。1942年毕业于美国密执安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