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年前,海上风电就以风速高且稳定、发电量高等特点进入了风电开发商和整机制造商的视野。但是,限于技术条件,海上风电无法得到大规模的开发。近期各大电力集团和整机公司为何频频出手海上风电市场呢?
对此,华夏风电网总监苗海龙认为:一方面,国家加大了海上风电发展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明确要求2010年要将海上风电开展起来;另一方面,海上风电代表着风电技术的制高点和方向,随着海上风电相关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积累,开发海上风电已经是水到渠成。
国家能源局在2010年能源工作总体要求和任务中明确指出:2010年,要继续推进大型风电基地建设,特别是海上风电要开展起来。由此可见,国家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今年要显现成效。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2009年,以国家五大发电集团为首的开发商协同整机商已经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的沿海地区布局了潮间带和近海风电资源,为下一步开发沿海风电打下了基础。近期,随着国家开发沿海风电资源步伐加快,前期圈占的风资源项目现在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华锐风电抢先布局海上风电
华锐风电3台3MW海上机组已经成功并网发电,并且于
3台SL3000风电机组于
华锐5兆瓦风电机组项目开工。
国家能源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授牌。
金风科技海上风电基地落户江苏大丰
“金风科技·江苏大丰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由江苏省大丰市政府和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联手打造。投资总额为10500万元,占地100亩,预计于2010年10月建成投产,具备年产300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能力。同时,它的建立将带动众多配套供应商的进驻,共同打造风电产业链条。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金风科技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将形成研发-制造-总装一条龙完整产业链,达到年产八百到一千台兆瓦级整机制造能力,建成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东汽海上风电设备制造基地落户南通
东汽为抢抓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机遇,积极布局海上风电市场,作出了投资江苏沿海建设风电研发、生产基地的战略部署,并且于近期举行了签字仪式。
该项目的落户对发展南通新能源产业、实现南通与东汽公司共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东汽公司的央企效应将有利于提升南通风电产业层次,带动南通风电配套产业发展,有效增强南通风电产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上海电气携手电力集团挺进海上风电
早在几年前,上海电气就做出了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的战略部署。近期,随着各项条件的成熟,上海电气海上风电项目有了大的进展。
上海电气携手国华屯兵东台海上风电。
国华东台风电二期工程于2010年元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由神华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建设,将于2011年底竣工投产。正在筹备中的三期四期均为总投资66亿元的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预计到2016年,东台风电总规模达1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亿千瓦时以上,年减排二氧化碳226万吨。
东台海岸线长
上海电气联合长江新能源进军响水海上风电。
江苏响水近海风电场2MW试验风机项目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通过试验机组的建设及后期的运行维护,为今后大规模开发近海风电提供富贵经验,并完成海上机组开发设计、风电场设计、海上机组讯息工期等关键性环节的技术完善。
银河艾万迪斯携手中广核进入射阳海上风电。
广西银河艾万迪斯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艾万迪斯)的股东为长征电气(持股75%)和美国艾万迪斯能源咨询公司(持股25%)。银河艾万迪斯主打产品为2.5 兆瓦,为了进入江苏海上风电市场,该公司以中广核海上风电项目为依托,将在射阳县建设生产基地。
湘电收购欧洲企业进入海上风电
2009年8月,通过买入总部位于荷兰乌特勒支的离岸风机制造商Darwind资产,湘电风能获得了5兆瓦直驱风机的技术以及2兆瓦风机生产线。
拥有5兆瓦直驱风机技术的Darwind成立于2005年,2006年为能源企业Econcern收购。2009年6月,Econcern被荷兰法庭宣布破产清算:除了Darwind,旗下资产多由本地另一家领先能源公司Eneco接盘。
而Darwind的首席执行官范登布雷克在谈及被中国公司收购时表示,非常高兴能有机会继续实践“完美离岸风力发电”的企业初创愿景。
海装风电积极部署海上风电
为了开拓海上风电市场,分享海上风电的盛宴,海装风电携手华电新能源在江苏灌云开展了10万千瓦的近海风电场。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海装风电加快了技术研究与创新,并且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的批复建设“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位于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沿海的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由华电新能源公司开发,安装海装风电2MW风电机组,将于2010年全部安装完毕。
新年伊始,海装风电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论证报告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批复。经专家论证确定的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海上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和中国海洋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海装风电为主体和依托,以陆上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设计、控制、工艺等技术和海洋工程技术为基础,以建设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信息与技术交流、人才培训四大功能的海上风电核心基地为目标,在重庆市风力发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将海装风电与中船重工相关专业研究所组建“海洋动力研发中心”、“海洋风电装备防腐研究中心”、“海洋风电机组检测研究中心”整体并入“中心”,在“中心”的统筹规划下,发挥各联合研究中心的专业优势,以军工技术为民用产业服务的方式,打造我国海上风电机组研制、海上风电场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推动我国海上风电的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我国海上风电场建设运营的整体技术水平,实现海上风电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新能源发展战略目标。
联合动力加快部署发展海上风电
随着海上风电市场的骤然升温,国电集团下属的联合动力公司加快了海上风电产业的布局,首台3MW电网友好型风机将于2010年下半年下线。联合动力除了依托于国电在连云港和南通的海上风电项目外,还积极开拓其他海上风电项目。
国外风电巨头虎视眈眈海上风电市场
国外风电巨头对于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也是虎视眈眈,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为维斯塔斯和西门子。这两家公司的优势在于具有较为丰富的海上风电场建设经验和成熟的海上风电机型。
为了进入中国海上风电市场,维斯塔斯强化了市场研究深度和市场开拓力度,并且成立了专门的海上风电办公室,专门负责中国海上风电业务的开展。该公司将以天津生产基地为依托、挟成熟的2MW和3MW海上风电机组发力海上风电市场。
面对中国海上风电的大蛋糕,西门子公司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西门子于2010年投巨资在上海动工开建风电叶片生产基地,该公司将以上海基地为依托积极开拓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另外,西门子近期还考察了威海,洽谈建立海上机组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外的风电巨头先后携巨资进入海上风电市场,积极探索海上风电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海上风电产业必将在世界海上风电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席位,绽放出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