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绥被选为“中国水产业60年60人”之一

来源:农博网-水产前沿   发布时间:2015-05-21 01:21:13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们要面对的是新中国水产业60年烟云;这也是一个很小的专题,我们仅仅挑选了其中的60位代表。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巨变有目共睹。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体制的转变和经济的腾飞,水产养殖业也迎来了春天。19793月,广州率先开放塘鱼、冰鲜鱼市场;19854月,广州水产市场全面开放。一石激起千层浪,压抑已久的消费欲望、人们日益鼓起的荷包、不断取得突破的科学技术,让水产业蓬勃发展起来。至2008年,中国水产品的产量已达到4896万吨,是1949年的108倍,人均36公斤,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倍。现在,中国水产养殖总产量已占全球的70%以上,并成为最重要的水产品出口与来料加工国。
时势成就英雄,英雄创造历史。人类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成就必定由人来完成。60年的水产变革,更是由成千上万朴实的从业者,在塘头、市场、研究室辛勤耕耘出来。我们希望,循着这60位杰出水产人的故事,可以大致看到60年来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历程。

张福绥被选为“中国水产业6060人”之一。他的主要贡献:我国贝类增养殖研究学术带头人,同时也是贝类增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

张福绥简介:张福绥(1927-),海洋生物学家,贝类养殖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海洋贝类增养殖生物学和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早年系统研究了中国海浮游软体动物的分类区系,而后转入生态学及动物地理学研究。70年代致力于海洋贝类实验生态学和养殖学研究,系统研究了黄渤海贻贝的繁殖与生长规律,创建了贻贝人工育苗和自然采苗新工艺,有力地推动了贻贝养殖产业化。80年代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海湾扇贝,研究解决了在中国海域养殖海湾扇贝的一些生物学与生态学问题,从而在产业化规模上建立了一套工厂化育苗与养成的关键技术,并致力于向社会推广,在我国北方海域形成世界上第一个海湾扇贝养殖产业。90年代又引进墨西哥湾扇贝的南北两个种群至南海与东海,相继形成产业。
水产故事:
1982年张福绥第三次从美国引(扇贝)种时,50粒海湾扇贝亲贝从装进特制的手提箱开始,就需要人不停地晃动、充气。飞机降落北京时,张福绥的助手们早就带着几大桶海水在机场等候了。虽经"高接远迎"50粒亲贝最终也只成活了26粒。张福绥回忆说:"当时的26粒亲贝,真的比生命还宝贵。"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