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霁霖被选为“中国水产业60年60人”之一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们要面对的是新中国水产业60年烟云;这也是一个很小的专题,我们仅仅挑选了其中的60位代表。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巨变有目共睹。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体制的转变和经济的腾飞,水产养殖业也迎来了春天。1979年3月,广州率先开放塘鱼、冰鲜鱼市场;1985年4月,广州水产市场全面开放。一石激起千层浪,压抑已久的消费欲望、人们日益鼓起的荷包、不断取得突破的科学技术,让水产业蓬勃发展起来。至2008年,中国水产品的产量已达到4896万吨,是1949年的108倍,人均
时势成就英雄,英雄创造历史。人类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成就必定由人来完成。60年的水产变革,更是由成千上万朴实的从业者,在塘头、市场、研究室辛勤耕耘出来。我们希望,循着这60位杰出水产人的故事,可以大致看到60年来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历程。
雷霁霖被选为“中国水产业60年60人”之一。他的主要贡献:成功引进大菱鲆,并系统解决了种苗繁育、工厂化养殖模式等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中国大菱鲆养殖业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雷霁霖简介:雷霁霖(1935-),海水鱼类养殖学家。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200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和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率先从国外引进大菱鲆良种并突破了养殖关键技术,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引领了海水养殖产业由传统模式向工厂化模式发展。
水产故事:
1992年,英国多宝鱼专家豪威尔博士带着200尾鱼苗来到中国,交给了雷霁霖手上。雷霁霖那天高兴得哭了。1994年,雷霁霖终于把好友相赠的200尾鱼苗养成了12万尾,但是由于多宝鱼适合在10至20摄氏度的水温里生长,为了控制水温,雷霁霖通过烧锅炉给养鱼池加温,但是由于锅炉工的一次失误,竟然把水温加热到了30多摄氏度,浸透他心血的鱼苗眼睁睁地被"煮"死,雷霁霖直接晕倒在鱼池边,被送到医院抢救。这样的"被抢救"经历后来还发生了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