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段镇基于2009年6月27日逝世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1:35:33
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皮革协会名誉副会长、四川大学特聘教授、陕西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技术总监、中国皮革和制鞋行业科技先导、卓越的科技工作者段镇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
段镇基同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皮革和制鞋行业,为我国皮革工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坚持原则,治学严谨,德高学深,为人谦恭,廉洁奉公,艰苦朴素,成果卓著,是皮革界的一代宗师。
灵堂前,“沉痛悼念段镇基院士”的横幅高高挂在东礼堂门口。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段院士遗体四周布置着无数朵百合花、白玫瑰花,灵堂肃穆安静,段院士身着黑色西服,遗态安详,平和如昔。段院士妻子、女儿、儿子以及所有家人排成一列,陪伴段院士走完最后一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国务委员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了唁电并送了花圈。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共中央统战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轻工集团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全国各鞋革产业集中地的领导同志、国内皮革和制鞋行业系统单位,高等院校,段院士生前好友、同学、同事及学生,以各种形式对段院士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段院士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段镇基院士生平简介
段镇基,男,汉族,1934年生,四川成都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卓越的皮革科学家,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特聘教授,陕西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皮革协会名誉副会长,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技术总监。
段镇基院士1956年毕业于成都工学院(现四川大学)皮革及鞣皮剂专业,毕业后一直在轻工业部皮革工业科学研究所(现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工作,半个多世纪来,他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从事制革工艺技术及皮革化工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段镇基院士是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决拥护者。他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相结合,为推动皮革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勤奋而忘我地工作。他一生廉洁自律,为人谦恭,克己奉公。
段镇基院士一生非常重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一大批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他努力反映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研单位的心愿、意见和建议,在各种场合为推动皮革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方案和意见。段镇基院士的出色工作,为党和国家在支持基础性科研工作的决策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段镇基院士多次获得国家和部、省的奖励,其中包括: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六五”攻关先进个人奖,1986年全国发明展金牌奖,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多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多年来他在全国一级专业杂志上先后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由于对我国皮革工业进步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段镇基院士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段镇基院士多年潜心于皮革化工及制革工艺的研究工作,对我国皮革行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列入《当代世界名人传》和《中国科学技术人物辞典》。
段镇基院士治学严谨,心系轻工,在参加工程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并撰写了“我国轻工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助鞣剂的研制与应用”等大量大会发言稿和相关文章;受国家计委委托,起草了“十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咨询研究项目的部分条款;参与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工作;亲历躬行工程院环境委员会筹备会和编写轻工业污染项目咨询立项申请书等工作。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段镇基院士出席了全国政协的多次会议,认真履行委员的职责,并提交了“关于防治中国制革工业污染的意见”、“关于产业部门基础研究的意见”、“发展工业生产必需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多个提案;参加全国政协组团的视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颇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段镇基院士先后研制出乳化硝化棉漆、EA38丙烯酸树脂乳液、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改性聚氨酯乳液、颜料膏及高分散色浆、喷染溶剂GMA等多种新型皮革涂饰剂以及PAT助鞣剂和PCPA助鞣剂。他在国内首先发展了皮革树脂涂饰技术,为美化猪革、利用残次原皮找到了一条新途径。他结合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完成了“提高汉口路山羊皮革质量的研究”、“猪高档软底革的研究”、“猪苯胺革生产工艺的研究”及“黄牛软修面革”等多项研制任务,使国内生产的山羊面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猪高档软底革质量接近进口黄牛底革,一举改变了我国成品皮革不能出口的被动局面,对于提高出口创汇和中国皮革工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为卓越的皮革科学家,段镇基院士一生不仅孜孜不倦地从事技术研究工作,大力倡导和推广环保型化工材料的应用,还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参加了大量的社会性工作。段镇基院士关心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参与了大量的科研项目编制、申请以及指导项目实施与方案制定,审核研究报告等科研技术工作。他还积极指导、帮助行业内的厂家推广先进技术,为我国皮革工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段镇基院士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皮革和制鞋行业!
段镇基,男,汉族,1934年生,四川成都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卓越的皮革科学家,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特聘教授,陕西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皮革协会名誉副会长,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技术总监。
段镇基院士1956年毕业于成都工学院(现四川大学)皮革及鞣皮剂专业,毕业后一直在轻工业部皮革工业科学研究所(现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工作,半个多世纪来,他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从事制革工艺技术及皮革化工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段镇基院士是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决拥护者。他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相结合,为推动皮革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勤奋而忘我地工作。他一生廉洁自律,为人谦恭,克己奉公。
段镇基院士一生非常重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一大批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他努力反映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研单位的心愿、意见和建议,在各种场合为推动皮革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方案和意见。段镇基院士的出色工作,为党和国家在支持基础性科研工作的决策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段镇基院士多次获得国家和部、省的奖励,其中包括: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六五”攻关先进个人奖,1986年全国发明展金牌奖,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多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多年来他在全国一级专业杂志上先后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由于对我国皮革工业进步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段镇基院士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段镇基院士多年潜心于皮革化工及制革工艺的研究工作,对我国皮革行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列入《当代世界名人传》和《中国科学技术人物辞典》。
段镇基院士治学严谨,心系轻工,在参加工程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并撰写了“我国轻工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助鞣剂的研制与应用”等大量大会发言稿和相关文章;受国家计委委托,起草了“十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咨询研究项目的部分条款;参与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工作;亲历躬行工程院环境委员会筹备会和编写轻工业污染项目咨询立项申请书等工作。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段镇基院士出席了全国政协的多次会议,认真履行委员的职责,并提交了“关于防治中国制革工业污染的意见”、“关于产业部门基础研究的意见”、“发展工业生产必需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多个提案;参加全国政协组团的视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颇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段镇基院士先后研制出乳化硝化棉漆、EA38丙烯酸树脂乳液、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改性聚氨酯乳液、颜料膏及高分散色浆、喷染溶剂GMA等多种新型皮革涂饰剂以及PAT助鞣剂和PCPA助鞣剂。他在国内首先发展了皮革树脂涂饰技术,为美化猪革、利用残次原皮找到了一条新途径。他结合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完成了“提高汉口路山羊皮革质量的研究”、“猪高档软底革的研究”、“猪苯胺革生产工艺的研究”及“黄牛软修面革”等多项研制任务,使国内生产的山羊面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猪高档软底革质量接近进口黄牛底革,一举改变了我国成品皮革不能出口的被动局面,对于提高出口创汇和中国皮革工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为卓越的皮革科学家,段镇基院士一生不仅孜孜不倦地从事技术研究工作,大力倡导和推广环保型化工材料的应用,还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参加了大量的社会性工作。段镇基院士关心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参与了大量的科研项目编制、申请以及指导项目实施与方案制定,审核研究报告等科研技术工作。他还积极指导、帮助行业内的厂家推广先进技术,为我国皮革工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段镇基院士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皮革和制鞋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