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八桂文化的根(上)

追寻八桂文化的根(上)

来源:中国气象局   发布时间:2015-05-21 01:38:57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广西绚丽多姿、独具岭南特色的八桂文化。由陈梧生、李俊康主编的《八桂文化大观·溯源系列》丛书通过追溯八桂文化的根,着重推介影响广西历史文化进程的重大文化事件和文化经典,对努力寻找八桂文化孕育的海洋文化基因以及振兴广西的文化觉醒力量,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桂文化的溯源及寻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广西历史文化悠久,如“柳江人”、灵渠、花山壁画、铜鼓以及干栏建筑等,都成为广西的文化代表;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其他世居少数民族都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
《八桂文化大观》丛书主编之一陈梧生指出,为了进一步加强广西的文化建设,寻找广西文化的根及振兴广西的文化觉醒力量,近年来,在丛书编委会主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和自治区文联主席潘琦的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调集了全区一批专家、学者和作家,在前一阶段开展的对广西本土文化底蕴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资料,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综合,历时三年完成了大型图文《八桂文化大观·溯源系列》丛书的出版。
潘琦在《八桂文化大观》总序中写道:“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广西大部分地区属桂林郡。广西称‘桂’由此而来。‘八桂’是指‘桂’的八个方位。”著名作家彭匈介绍说,《山海经》有“桂林八树,在贲禺东”的记载。使用“八桂”最经典、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唐朝韩愈的诗句:“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八桂文化是以广西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内涵丰富、久远神奇为特色,以本土性和兼容性和谐统一为表征,以鲜明的南方山水品格为个性的地域性较强、影响力较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彭匈解释说:“八桂文化是广西本土文化的雅称,其内涵极为丰富多彩,包括八桂山水、八桂人物、八桂神话、八桂名胜、八桂民俗、八桂建筑、八桂艺术、八桂美食、八桂医药等。”
历史上活跃在广西的“骆越”、“西瓯”、“苍梧”等三大部落中,只有“苍梧”作为地名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保留了下来,然而,人们对其却知之甚少。《八桂文化大观》丛书主编之一李俊康在《岭南古郡——青史悠悠话苍梧》中指出,种种迹象表明,“苍梧”是一个从北方经湘水-漓水及潇水-封水迁徙来的族群。苍梧地名的南移,反映出汉人不断南下并与百越部落共同开发岭南的历史。汉代苍梧郡是位于湘桂粤相交会的大片富裕地区,是岭南最早接受中原文化熏陶、也是开发最早的地方,该治所地广信(今梧州)曾经作为交州的首府达370年之久。其孕育的苍梧文化,内涵丰富,包括苍梧之野祭舜帝、苍梧之渊有龙母、苍梧广信孕粤语、苍梧名人扬天下等。“所以广东学者称梧州、封开一带既是粤语的发源地、根,同时又是岭南文化、珠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李俊康如是说。
历史上八桂文化孕育的海洋文化基因
广西专家、学者在文化寻根中认识到,广西处于全国东西结合部和五岭南北结合部,一方面,人们对很多文化追根溯源,就会发现这里是发祥地、根,从中可以找到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在文化寻根过程中,又发现历史上八桂文化并非是完全封闭的,很早就孕育着一种极为可贵的开放与宽容的海洋文化基因。
李俊康认为,历史上这种海洋文化基因是通过南北与东西两条走向的水路来影响八桂大地的:一条是汉武帝开辟的过灵渠、经合浦出海的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此开始了南北方向的中外经济文化大交流,从中国走出去的有丝绸、茶叶、瓷器和珍珠,传进来的有西域的医药、玛瑙和佛教思想等;另一条是近代科学、革命和开放的思想理念顺着珠江、西江直达八桂内地,开始了东西方向的中外经济文化大交流,如沿江两岸涌现众多的会馆、港口码头、工厂、医院和学堂等就是明证,又从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百色起义的领导者看,也是沿着此水路从东往西走向革命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他指出:“人们看到,八桂文化凭借着这种海洋文化基因,一旦遇到适宜时机,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或掀起滔天浪潮。”
对于寻找广西文化的根,在考古学方面有哪些发现呢?对此,广西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研究馆员指出,汉武帝开辟的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广西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影响到中国内地,汉代的郡县城市就沿着这条南北水道分布,水道沿岸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空前繁荣,苍梧(今梧州)、布山(今贵港)、合浦已成为相当繁华的大都会。自晋以来,不少佛教僧人从合浦港登陆,经此扬帆北去中原,海上丝绸之路也成了佛教北传之路。他认为:“在这条交通线上的合浦、贵港、梧州等地,考古经常发现汉代玛瑙、水晶、琥珀、玻璃珠饰等大量舶来品,并有托钵‘胡人’俑和燃香的熏炉,是历史上开放的海洋文化基因的重要物证。”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