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学校特色育人的优质资源

沿海地区学校特色育人的优质资源

来源:浙江省象山县延昌小学   发布时间:2015-05-21 01:43:53 
教育要面向未来,既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又要具有现代意识,表现在学校特色创建上,就要着力体现时代精神,扬弃那些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传统文化,吸纳补充先进文化的营养,构建具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新体系和新的教育文化,用全新的文化培育一代新人。石浦是颇负盛名的浙东渔乡古镇,九百多年的历史滋养,渔文化底蕴醇厚,乡情民风纯朴,具有许多独特的海洋自然资源与海洋人文资源。我校座落在渔港石浦。渔港所拥有的海洋性地域环境和海洋文化风韵,应该是我们构建新型教育文化和新型学校教育的优质资源。
一、新形势下,海洋文化成为学校办学优质资源的生态背景
1、海洋世纪,时代强音,举世关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将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新领域和最广阔空间,是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危机的所在。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确定的《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门,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①海洋不仅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也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空间。许多海洋学家,包括很多政治家都预言: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我国古代就有“环九州为四海”、“物产富饶为陆海”的记载,海洋构成中华民族的半壁疆域。关注海洋,也就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不绝之声。从15世纪初起,均有“海洋强国”之心声。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海洋意识也已成为中国跨世纪海洋战略的一件头等大事;海洋将是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之一。
近几年,海洋环境受到污染,遭到破坏;海洋资源开发过度,生态难以平衡,这将影响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海洋保护。象山县人民政府在家乡石浦连续举办了七届“中国开渔节”。以“海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提出了“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口号。保护海洋、善待海洋的意识与观念,在象山人民头脑中深深扎根。
2、海洋教育应时而生,是沿海地区学校发展的生长点和机遇
如何让海洋经济思想、海洋发展战略、海洋开发与保护知识在21世纪新一代人身上得到承传与发展?作为人类思想传递的主要机构——学校,尤其是沿海地区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海洋教育,让学生了解海洋经济、认识海洋资源,懂得海洋保护,对于学生的成长、民族素质的提高、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海洋教育进入学校教育体系,是沿海地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和机遇。
具有本土特色的海洋资源,是深具民族性的。沿海地区的学校,开发并利用海洋资源,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一种重大的责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指出: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②海洋资源,正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学校课程资源。
二、海洋文化成为学校优势教育资源的解读
传统海洋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是表现为凝固不变,而是表现在她能不断地在新的文化环境中获得新生,每一个时代的搏海人都会给传统海洋文化注入生命的活力,因而才能流传至今成为当今海洋文化强大的共有的精神力量。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海洋资源的教育价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1、海洋拥有丰厚的自然生态教育资源
美丽的象山,一路穿陆,三面环海。6510平方公里总面积中,海域面积占533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0公里,拥有599个岛礁。风景优美,气候适宜,素有“海山仙子国、东方不老岛”之美誉。石浦港是中国四大著名港口之一,不仅是深水良港,更是风光优美。大海、岛屿、渔船、海鸥,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沙滩、贝壳、海水、游人,织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这里是学生生活成长的家园,更是学生的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实践基地。
2、海洋蕴涵丰富的意象特征
千百年来,大海已经形成了宽广、渊博、深沉、热情、开拓进取的意象特征。长期的文化积淀,耕海牧渔的石浦人身上也逐渐凝聚成一种自信、自强、自立、奋斗不息、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可贵精神,体现了独特的东海渔文化内涵。
海洋的意象特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与感染,早为先哲们认识与赞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梁启超的《地理与文明之关系》都真切地表述了海洋给予民族的特性。
海洋的这些意象特征,正是教育所需要的。本土民族的自信、自强、自立、奋斗不息、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精神,无疑是与海洋的意象特征相关联的。我们的教育,应该让我们的学生继承并发扬这些精神。
3、海洋衍生孕育了悠远的人文历史文化
海洋人文的衍生孕育着陆点在渔港,古镇石浦是浙江省历史上有名的渔港:她积淀深厚的海洋历史文化——历为东南沿海中路重镇,明代曾为海防军事设置“昌国卫”城池;浩气长存、英雄气节的海疆文化——民族英雄戚继光、张苍水在此抗敌;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文化——妈祖庙依存;多姿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三月三踏沙滩”等民俗游活动,让人怀古;渔韵悠远的渔贸文化——明清时代遗存的渔贸商肆、客栈民居,展示渔韵气息;独具魅力的海洋旅游文化——观海景,尝海鲜,旅游人气日旺。这是一本本翻开的渔文化历史生活画卷。
这浓郁的“海派文化”,浸润着学生的文明素养,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既是文化的传播,又是文化的创造。海洋所蕴涵的浓郁人文历史文化,应该是教育的优质资源。明晰海洋文化与教育发展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明确办学的努力方向,采取相应的策略,对海洋文化适宜成为教育资源的内容进行选择、整合、改造,推进学校特色创建向纵深推进,
三、海洋文化作为办学资源的价值
具体到学校教育的改造之中,海洋文化可以在多层面影响学校办学,同时给海洋文化和学校教育注入新的时代气息和生生不息的创造活力。
1、海洋文化可以使学校育人目标清晰化
学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育怎样的人?依托海洋文化,学校可以引领学生涵养有东海渔区优秀的人文精神,使得我们的学校育人目标得到具体化的体现,呈现出结合本土文化特点的具体综合。
大海的宽广、渊博、深沉、热情、开拓进取,对于国家、民族,可以是一种精神;对于学校,可以是一种文化;对于教师,可以是一种品质;对于学生,可以是一种个性。作为学校,需要这些意象特征,形成学校博大而浑厚的文化底蕴,以文化熏陶学生,以精神感染学生;作为教师,需要这些意象特征,进一步促使自己形成工作、生活所需的品质,给学生言传与身教;作为学生,需要在学习、生活、活动中胸怀象大海一样宽广,知识象大海一样渊博,体魄象大海一样刚健,创新象大海一样奔涌……形成他们鲜明的个性品质。
2、以海洋文化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
海洋文化进入校园,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学校可以依据海洋文化,进行建筑设计、设施布置、活动组织,丰富学校的物质文化;也可以创建海洋教育特色,发扬海洋精神,丰富学校的精神文化。我们从绿化的布植到校园小品的塑造,从教室、走廊等的墙面和空间布置,到学校大中型活动的组织设计等都努力展示海洋文化教育的特征,比如班徽、校歌、校园主题语、校园壁画挂像、“蔚蓝童年”文艺节、“海之韵”校报等,都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意和设计,并从中感受到海洋文化、渔文化深远的人文内涵。在“海洋文明、人文教学”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让孩子朴实、健康、优雅地成长,成为爱家乡、有文化底蕴的人。
3、吸纳海洋文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具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
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基于学生的生活之上。厚重的海洋自然和人文资源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宝贵财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地域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实现对本地海洋特色文化的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建设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挖掘与利用海洋文化,使学校教育基于地域特色、基于学生生活。我们已着手开发《我爱渔港石浦》校本课程,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创新与实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与海洋文化相链接的实践探索活动,继承与发展海洋文化。如学校请延昌老文化人给假日小作家班的孩子做“石浦往事”的讲座,引领孩子们探海岛走渔村,上渔船访渔民,向出海归来的渔民了解大海的神奇,向久居渔港的居民探听历史往事,他们把感受生活、探究学习和创新习作合在一起,汇成一篇篇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创新习作。孩子们在亲身调查、访问、聆听讲座中触摸家乡的真面目,感悟到爱校爱家乡的真情,产生对大海、渔港、渔民、父母的亲和力,产生我是大海之子的自豪感,激发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习与生活的创新力。学校还组织渔家采风、海景写生、海滩游戏等活动,延伸与拓展学科教学。开展海洋文化为载体的学校教育,能够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5、基于海洋文化的学校教育,可以创建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学校教育与地域特色——海洋文化相结合,可以创造学校海洋育人特色。同时,在特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显现学校独特的文化特征,推动学校文化向积淀、深厚、有底蕴的道路发展。促使学校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展示个性化,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文化”蕴涵丰富、宽博广远,以海洋文化作为载体而衍生出来的与之相贯通的自然知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习俗语言、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等,有别于其他诸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是学生教育教学的大百科全书。面对多元的现实社会,学校培养的新一代必须有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既能顺应变化,又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精神支柱,有着承受挫折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具有崇高的人格力量和独特的个性魅力,概而言之,学校要培养的是富于主体精神的公民,唯其如此,才能适应未来社会所需。以海洋文化为载体开展个性化教育,显然能够培养符合上述要求的新人,同时,以上述理念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导价值观,也必将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我们相信,依托海洋文化的学校教育,必将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注:
①国家环境保护局译《21世纪议程》,第59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
②教育部教基[2001]17号文件,2001年6月8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