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缓慢恢复 液晶彩电出口劲增
“跟去年第四季度相比,今年我们的集装箱吞吐量只增长了不到10%,除一季度末到二季度初比较困难外,全年将基本稳定。”深赤湾码头有限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深圳港区电视机出口量逐月回升、液晶彩电出口增长强劲;手机出口量持续走高,同比增长明显,但三季度以来出口均价持续下跌;而重点行业纺织服装出口尚未出现回暖迹象,同比仍快速下滑。
不过,进入11月,深圳港可能迎来拐点。深赤湾发布的公告显示,11月完成货物吞吐量463.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1.1%,而10月份同比减少7.2%。散杂货吞吐量完成85.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5.4%,而10月同比则是下降10.3%。
如果盐田港随后公布的11月营运数据也出现好转,将再度为深圳港货物吞吐量出现拐点提供又一证据。
集装箱吞吐量恢复缓慢
深圳港包括盐田、蛇口、赤湾等三大港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9月底,集装箱和散杂货吞吐量开始大幅下滑。
“最困难的时候是今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的那段时间,通过闸口的集装箱货柜车萎缩过半,原来引发港区周边交通瘫痪的货柜车排队情况都很少出现。”盐田港码头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下半年以来,吞吐量有所回升,但9月份传统淡季表现并不明显。”
赤湾港集装箱码头的值班经理则告诉记者,8、9月份赤湾港区和妈湾港区集装箱吞吐量一度有明显好转,但这只是各港区之间调剂引起的。“主要是别的港区优惠政策取消后,部分船务公司转口到我们港来装卸,并不是出口量的整体增长。”这位经理解释称,“实际上,扣除内部协调转港部分的影响,今年以来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平均起来只比去年第四季度回升了六七个百分点,高的不超过10%。”
针对11月初广交会上部分产品出口回暖的情况,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深圳港区人士都指出,“在港口方面这种情况表现得并不明显,并且,目前看不到未来几个月内出口量出现有效增长的可能。”
统计数据表明,深圳三大港区今年以来累计吞吐量环比平稳回升,但同比增速依然保持下滑趋势,且下滑幅度收缩甚微。整体上,深圳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降幅今年前4个月比较平稳地维持在24%左右,从5月份开始逐月收窄。
液晶彩电出口劲增
在深圳港外贸货物吞吐量缓慢回升的情况下,哪些行业的出口在率先复苏?
深圳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包括港口在内的深圳口岸机电产品出口表现突出,在出口欧美市场受阻的情况下,对东盟出口跌幅收窄,其中液晶彩电出口劲增。下半年以来,深圳口岸电视机出口量逐月回升,其中10月份当月出口176万台,同比增长22.9%,继9月份创去年以来的新高后再攀高峰,连续第4个月出口量在百万台以上。
深圳海关人士介绍,“液晶彩色电视机为主要出口品种,但CRT模拟电视机出口快速下滑”。1至10月,深圳口岸出口液晶彩色电视机549.1万台,同比增长55.8%;同期出口CRT模拟电视机351.4万台,同比下降32.5%。1至10月,深圳口岸出口电视机970.8万台,价值11.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0.5%和18.6%。
手机出口则量增价跌。前三季度,深圳口岸累计出口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14456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8.8%;价值98.5亿美元,增长18.3%;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台68.2美元,略跌0.4%。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出口量排名靠前的两家企业均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企业。
然而,通过深圳港出口纺织服装并未出现回暖情况,且价格优势逐步削弱。深圳海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4、5月份经深圳口岸的纺织服装月度出口一度出现反弹迹象,但6月份未能延续回暖势头,10月份出口连续第4个月同比降幅高达20%以上,为16.1亿美元,同比快速下降23.9%,环比略增1.1%”。前10月,经深圳口岸的纺织服装出口14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3%。
值得注意的是,同处珠三角的珠海港货物吞吐在金融危机影响中“逆市”上扬。今年1到9月,珠海港的成品油、液化气、矿建材料及化工原料吞吐量均录得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化工原料吞吐量同比增长幅度最大,达63%;其次为矿建材料吞吐量,同比增长42.9%。而成品油吞吐量和液化气吞吐量也分别同比增长37.9%和29.9%。
整体上,除了肝素钠原料药和液晶彩色电视机受益企业相对集中外,其它出口产品影响的企业均较分散。对此,深圳某券商研究员表示,在出口回暖过程中,从深圳港口来看,“家电和部分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将率先获益,而传统的出口型纺织服装出口上市公司恢复将较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