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 >> 海洋文化>> 海之美 >> 正文内容

海之美

来源:乐知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08:48 

在西方,对大海的欣赏大概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在此之前,人们对海的感觉是冰冷的,是厌烦的,甚至是恐惧的。人们远非追寻海景,而是把海当做一种危险或丑陋避之惟恐不及。在法国的海岸上,所有旧时的村庄都距海远远的;在滨海城市里,所有旧日的房屋都背朝大海。甚至水手们和渔夫们,一旦不需要大海,也远远地离开它。接近大海,也总是怀着恐惧。

后来,欧洲人的商业和军队通过大海而征服了世界,加上他们的诗人们如拜伦和夏多布里昂等发现并用美妙的旋律歌咏了大海之美,欧洲的人们被召唤到了海滩上,开始欣赏大海。

在想想我们自己,我们中国人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欣赏海的呢?汗,我们古人浩如烟海的游记中竟只有寥若晨星的关于大海的文字!我们既无功利的需要,也不恤于欣赏那些“蛮俗之地”,因此我们几乎空白的海洋文化与丰富的山水文化相比,形成鲜明对比。

大海的或蓝或绿的水,或微笑或愤怒的波浪,沙滩、峭壁早在人类以前就已存在,然而没有人看她一眼,的确很难理解海之美何以如此长久地不为人知,实在令我们感到诧异。

但是,也许更难理解的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对海的感觉变得如此之快——大海,‘现在已进人我们的血肉,像音乐或文学一样,成为我们的美感需求的一部分。无疑,它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许多人可以不去看海;然而一旦爱上它,将会终生不渝。它是一个永不让人生厌的情妇,一旦听见了她的声音,就身不由己地服从。’

大海的美,是如此难以述说,难以把握,也许是它太博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也许是它太抽象,超越了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古人们无法去欣赏这种美。一直以来,我们人类欣赏事物都偏向于首先需要找一个坐标,欣赏的对象也要有一定的边界,否则这个对象就会因为没有边界的辽阔而显得虚无,而人类是讨厌虚无的,就像我们很少能欣赏天空和宇宙一样, 即使感受到了她们的美,也很难以语言去表达。 所以,这里我只能只言片语的引叙一些人类关于大海的思绪和呢喃了

有人吟咏到:

当我懂得欣赏大海之美,

懂得欣赏海水的宽广和细腻,

站在海边,我不敢凝望

人啊,今天我多像一粒沙子

渺小动物,岂敢与天地竞赛

当我懂得欣赏风的豪壮,雨的凄凉

当我懂得欣赏黄昏落日的悲怆

从前的一切已不足惜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法国作者米勒说:大海使我们愉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或者因为这在我们的感觉中是全新的、从未见过的;或者因为这是一种远古的东西,一种在我们内心深处重新发现的返祖性的古老回忆。

有人赞美到: 我喜欢大海

我用宁静的思维洞穿蔚蓝的天际

我用张开的双臂感受清凉的海语

我甘愿被初起的朝霞唤醒甜美的睡梦

我激动于午间烈日的照射下

光影闪烁的海面已媲美霓虹

然而

夕阳最美

当晚霞映红天际

我便在欣赏暮归的渔船

漫步的情侣沉醉

生活可以如此放怀……

有人这样描述:海之美

她的美不仅在于她的湛蓝,更在于她的深邃;

她的美在于她的博大与包容;

她的美在于她的坚毅与柔韧;

她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宁静……

有人归纳说:

海之大,波澜壮阔,能容纳百川。

海之美,海天一色,变化多端。

海之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有人欢呼道:

这里是我的天堂,这里是我的向往,这里无限风光,这里永无沧桑,啊!我爱你!我的故乡

另外,水体的力量美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是自上而下的瀑布,二是平面铺开的海洋。

海洋的力量通过绵延起伏的涌浪得到充分体现。在海里,开花为浪,无花为涌。在海中,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悄然无声的涌浪的伟力。

有位学者在描述自己冒险乘飞艇探海时,形象地把从内海驶向外海比作“从平原进入丘陵”,原本“平整如镜”的海水,此刻变得“象一面宽大的绿锦缎,正有一个巨人从天的那一头扯着它抖动,于是层层的大波就连绵不断地向我们推压过来”。小船就“象一只爬在被单上的小瓢虫,被铺床的主人不经意地抖来抖去。他说:‘这时我才感到要了解自然的伟大莫过于探海了。在陆地上登山,再高再陡的山也是脚踏实地,可停可歇。……可是在海里呢,你始终是如来佛手心里的一个小猴子。你才感到人的渺小,你才理解人为什么要在自然之上幻化出一个神,来弥补自己对于自然的屈从。”

除了海的力量美之外,海湾也是人们比较能欣赏到的,海湾是水体的平静梦乡。有臂湾般的地貌作屏障,海湾把大海的伟力雄心化为绕指柔情。因此,远航的船儿总是喜欢把海湾当作自己可以依傍休憩的家。听那海上飘来的歌声:军港的夜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的摇……

另附一篇美文这样写道:

“我独自一人,面朝大海。温暖的海水侵袭着我的肌肤,思维如潮水层层汹涌而来。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天地和思维的潮水让我想起那些孩提时代就萌生,久经忘却,然而冥冥中通启着天地之门的问题:为什么海水像我们的泪水一样是咸的,为什么大海和天都是蓝的,大海的尽头是什么景象。浸泡在海水的冲袭中,我不能遏制住新的问题:为什么在她面前我们那么渺小,我们究竟为什么生存。

当面朝大海,一切指述都成为多余。她无需证明,自证,自在。她的存在本身已经证明了哪些神秘难启的问题,包容了天地间所有的一切。

大海之美来自它的边界。没有边界的辽阔,只会因为虚无而失去意义。因为边界的存在,大海之美有了衡定的坐标;因为边界的存在,我们面朝大海,深感自身的渺小,继而对大海充满了崇敬之情;因为边界的存在,使大海对我们的震撼直指人心。

这是一个前瞻和后顾的临界点:旧的风景在这里终止,新的风景在这里召唤。旧景因为终止而明晰在目,在心;新景因为尚未来临而茫茫不可知

这审美的变迁暗暗契合了我们生命的轨迹 —— 一个从自然到自由的历程。

她的自在,自证,自由之美,使她辽阔但不局限于辽阔,而成为伟大;长久但不局限于长久,而成为永恒。

这伟大与永恒之美,是我们力图启及的彼岸。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