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是祖先开凿的生命之泉,是千年古城——定海四季的眼睛;老井,是一道根,是通灵的心泉;老井,是母亲蕴自千百年的甘甜乳汁,哺育了老街坊几代人的灵魂;老井,是一张黑白照片,蕴藏着历史文化的朴实内涵;老井,心如明镜,是活的记忆,抹去了岁月的尘埃,阳光又闪烁在老井的心田…… ——题记
一、老井默默无语,依然守在古城深巷老屋的一隅
定海古城的历史已经翻过了一千二百多年,走进烙有明清履痕的定海古城深处,撩开尘封的面纱,你会惊诧地发现,那些默默无语地依然守在古城深巷老屋一隅、历经沧桑的老井,或古朴质拙,或冰清玉洁;或干涸泉尽,或清水依然;或颓成一片瓦砾,或筑成一处风景。
据史料记载,明代定海城内有水井36眼。民国时期定海城内有水井339眼。著名的有建国路40号北侧的“四眼井”,此井筑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井口方石凿四圆眼,井圈相等,井深7米,井壁用长方石横竖相间筑砌,井底铺石,水清不涸,可供千余人饮用。明代筑的“舟山宫井”在镇鳌山下,总镇府后,上有榴树。清顺治六年(1649年),明鲁王朱以海退守舟山,以参将府(今城区昌国路11号)为“行宫”,宫内井遂名宫井。还有元代开凿的西门“滕坑井”,有“泉极甘美,舟山称最”之美誉。城北还有明永乐年间开凿的舟山第一古井荷花池“惠泉井”。据宋宝庆(1227)《昌国县志》载有:“惠泉井在北一里,深二丈,端拱二年(989)所凿也,大旱不枯,间有白蛇出现之灵也。 ”几年前井圈重修,现周边居民仍用此井水。有名气的还有北门城池跟“两眼井”,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前后挖,井口两眼,井壁方石叠砌深12米,现仍作为居民洗漱用水。 “留方井”为三眼井,外方内圆石井圈,在北门书院旁。老城外有建于元代的 “舟山井”,水质甘醇爽口。据光绪年间 《定海厅志》记载:“舟山井,在城南,枕山之趾,去海不数武,沙泉甘美可爱。山海相接,而咸淡之味尤异,岂泉脉有自来哉? ”建国路31号北侧有方形井圈的“中营衙门井”,筑于元代。祖印寺前有“街心两眼井”,在建国路上荣庙跟有明代古井“上荣井”。还有帅旗弄“方井头”、西门“天主堂井”、城隍庙弄井、西井头弄“单眼井”、北门头石柱弄井、东门头“单眼圆井”等。旧时定海一般较大的院落都有道地井和灶房井等,为一家一户独用的私家井。
二、老井是千年古城四季的眼睛
定海古城这些古井带给住在这里的老街坊是“冬暖夏凉”的惬意,滋润了老街坊几代人。在这座千年古城的老街古巷中,古城的冬夏春秋与水与井总是有那许多的不解之缘,这众多的老井便是古城四季亮汪汪的眼睛。
自古定海旧城内就有四派之水,通流逶迤,终汇濠河(也称城池),经城外入海。地下水也就丰富、水井多、地气湿。老定海人对水井的印象是深刻的,因为在有自来水之前,几乎家家都依赖水井过日子,水是人们的生命之源。在喝井水的年代,老井曾经养育着定海一代代人的生命,恩泽着每家人的生活。清冽的井水四季让老街阴阳平衡,冬夏让老街充满生机。记得还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家住在西门老街,除用“七石缸”盛“天落水”外,每天还要去老街周边的老井抬水。陶家弄老井水一般是用来汏衣洗菜的,水虽清澈,但略带些咸涩味。
最让我情有独钟的是独人弄那小巷深处的老井“所井头”,独人弄旁的“
一、老井默默无语,依然守在古城深巷老屋的一隅
定海古城的历史已经翻过了一千二百多年,走进烙有明清履痕的定海古城深处,撩开尘封的面纱,你会惊诧地发现,那些默默无语地依然守在古城深巷老屋一隅、历经沧桑的老井,或古朴质拙,或冰清玉洁;或干涸泉尽,或清水依然;或颓成一片瓦砾,或筑成一处风景。
据史料记载,明代定海城内有水井36眼。民国时期定海城内有水井339眼。著名的有建国路40号北侧的“四眼井”,此井筑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井口方石凿四圆眼,井圈相等,井深7米,井壁用长方石横竖相间筑砌,井底铺石,水清不涸,可供千余人饮用。明代筑的“舟山宫井”在镇鳌山下,总镇府后,上有榴树。清顺治六年(1649年),明鲁王朱以海退守舟山,以参将府(今城区昌国路11号)为“行宫”,宫内井遂名宫井。还有元代开凿的西门“滕坑井”,有“泉极甘美,舟山称最”之美誉。城北还有明永乐年间开凿的舟山第一古井荷花池“惠泉井”。据宋宝庆(1227)《昌国县志》载有:“惠泉井在北一里,深二丈,端拱二年(989)所凿也,大旱不枯,间有白蛇出现之灵也。 ”几年前井圈重修,现周边居民仍用此井水。有名气的还有北门城池跟“两眼井”,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前后挖,井口两眼,井壁方石叠砌深12米,现仍作为居民洗漱用水。 “留方井”为三眼井,外方内圆石井圈,在北门书院旁。老城外有建于元代的 “舟山井”,水质甘醇爽口。据光绪年间 《定海厅志》记载:“舟山井,在城南,枕山之趾,去海不数武,沙泉甘美可爱。山海相接,而咸淡之味尤异,岂泉脉有自来哉? ”建国路31号北侧有方形井圈的“中营衙门井”,筑于元代。祖印寺前有“街心两眼井”,在建国路上荣庙跟有明代古井“上荣井”。还有帅旗弄“方井头”、西门“天主堂井”、城隍庙弄井、西井头弄“单眼井”、北门头石柱弄井、东门头“单眼圆井”等。旧时定海一般较大的院落都有道地井和灶房井等,为一家一户独用的私家井。
二、老井是千年古城四季的眼睛
定海古城这些古井带给住在这里的老街坊是“冬暖夏凉”的惬意,滋润了老街坊几代人。在这座千年古城的老街古巷中,古城的冬夏春秋与水与井总是有那许多的不解之缘,这众多的老井便是古城四季亮汪汪的眼睛。
自古定海旧城内就有四派之水,通流逶迤,终汇濠河(也称城池),经城外入海。地下水也就丰富、水井多、地气湿。老定海人对水井的印象是深刻的,因为在有自来水之前,几乎家家都依赖水井过日子,水是人们的生命之源。在喝井水的年代,老井曾经养育着定海一代代人的生命,恩泽着每家人的生活。清冽的井水四季让老街阴阳平衡,冬夏让老街充满生机。记得还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家住在西门老街,除用“七石缸”盛“天落水”外,每天还要去老街周边的老井抬水。陶家弄老井水一般是用来汏衣洗菜的,水虽清澈,但略带些咸涩味。
最让我情有独钟的是独人弄那小巷深处的老井“所井头”,独人弄旁的“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