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海洋调查岁月

来源:张善武   发布时间:2015-05-21 02:39:13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的海洋事业曾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可是到了近代,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和闭关政策的影响,我们逐渐落后了。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下,我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海洋事业一直停滞不前,远远落后于世界。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的海洋事业才重新起步,不断发展壮大。作为基础事业的海洋调查工作,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20世纪50年代,我国逐步开始组织海洋调查工作。尤其是从1958年到1960年,我国对四大海区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获取了大量图表资料,并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海洋调查暂行规范》。

在此过程中,海洋调查专用仪器也有新的突破。起初,我国只有30种常规小型而且性能很单一的调查仪器。为了完成国家海洋局提出的43项老产品的整顿和新产品的研究试制任务,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倡议下,由国家海洋局、一机部(重工业部)、三机部(航空工业部)、四机部(电子工业部)、交通部、中国科学院、水产部、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组织120多名科技人员,共投资280万元,在1965年至1966年间在山东青岛组织了我国第一次联合研制海洋仪器大会战,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成功研制了46项新产品。

与此同时,海洋调查主管部门的设立也显得日益迫切。1963年,29位专家提出成立国家海洋局以组织领导海洋调查工作的建议,获得中央批复同意,并于1964722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4次会议通过。在中央的重视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海洋局仅用3年左右的时间就组建了3个综合性海洋研究所和3个分局,并在各分局内建立了调查船大队和调查队。

作为海洋调查工作的领导机构,国家海洋局的成立大大推动了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截至1978年底,调查人员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了几千人,机构得以扩展和增加,调查船也从最初250吨位的4条船猛增到几十条。其中,自行设计建造了4350吨位的“向阳红09”号船和12468吨位的“向阳红10”号船,改装了12650吨位的“向阳红05”号船,建造了几条800吨位和1100吨位的调查船,形成了由300吨位的“海调”号、800吨位的“曙光”号和千吨级直至万吨级以上的“向阳红”号组成的系列近海和远洋调查船队。

文革期间,国家海洋局排除干扰,先后组织完成了研制远洋靶场测量船及其辅助船、中日海底电缆海洋调查、中国海海洋综合调查等多项任务,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1971~1976年,国家海洋局又组织了120多名科技人员,分为哈尔滨、天津和青岛3个研制点,进行了全国第二次联合研制海洋仪器会战工作。这次会战的重点是对雷达测波仪、走航测流仪、走航温盐深自动仪和激光电视等6项产品进行技术攻关。

文革结束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逐渐好转,国力不断增强。国家海洋局的海洋调查船只和仪器设备迅速发展,调查能力显著提升。自1979年以来,国家海洋局相继建造了两条4440吨位的远洋调查船“向阳红14”号船和“向阳红16”号船,购进和改装了12904吨位的我国第一艘极地科考船“极地”号、21025吨位的极地考察专用船“雪龙”号以及5660吨位的远洋科考船“大洋一号”。此外,还建造了新的海监船和巡航监测飞机,自行研制和引进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

改革的春风,激发了海洋工作者拼搏超越的热情。1977年底,时任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律巍在全国科学技术规划会议上作了长篇发言,正式提出了 “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奋斗目标,我国海洋调查事业迎来了新的高潮。

我国极地科考事业从无到有,用时之短、成果之丰令人惊叹。1980年初,我国首次派人赴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考察;19815月,我国成立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在国家海洋局下设办公室;1984911日,我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领导班子组成;同年10月,邓小平为南极考察题字“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1020日,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编队 “向阳红10”号船和 J121”号船从上海港出发驶向南极,并于123日在乔治王岛登陆,举行我国首个科考站 “长城站”奠基典礼,并最终在19852月成功建站;19892月,我国建成了 “中山站”;20091月,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地区建成 “昆仑站”。现在,我们不仅25次登上南极洲,还多次踏进北极并成功建立了 “黄河站”。

与此同时,“查清中国海”的目标也在逐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海洋局实施了大量的多学科海上实地调查,如黄渤海调查、东海大陆架调查、南海调查、各海区断面调查、全国海岸带调查、海上岛屿调查、中美长江口联合调查、中美西太平洋海气调查、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等。有些调查还与国外合作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此外,我国还对沿海几十个永久性台站实行网络化观测,常年获得观测资料。这些都为我国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军三大洋”的任务也一直在稳步推进着。从1983年开始进入太平洋中部进行锰结核调查至今,我国已相继进行了20航次的大洋科考,并在太平洋中部锰结核密集区获得了7.5万平方公里的开采权。2005~2006年, “大洋一号”船完成了首次环球大洋科考任务,实现了大洋科考的历史性跨越。现在,从南极到北极,都有我国极地科考人员的身影;世界三大洋上,都留下了我国海洋科考船的航迹。

在不断组织海洋调查的过程中,我国的海洋调查技术力量也在不断加强,实现了太空有卫星、低空有飞机、水上有船舶和浮标、地上有大批科技人才和现代仪器设备的大好景象,令我们这些老 “海洋人”备受鼓舞!与此同时,国家海洋局的职能也在不断完善,增加了海洋权益维护、海洋战略研究、综合协调海洋事务等职能,责任更加重大了。我国的海洋事业正走在大发展的道路上,但今后的任务还很重,前路仍然任重道远。我相信,新一代的广大海洋工作者一定会进一步开拓创新,再创佳绩,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