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六横岛上的双屿港迷影

来源:乐佳泉   发布时间:2015-05-21 02:52:31 

已经记不清最后一次到涨起港的时间了,只记得翻过横皮塘岭后,再翻越一条不是很高的岭就到了。有许多人说,现在的涨起港就是曾经闻名于世的双屿港,佛渡岛与对面的六横岛就是传说中的双屿,甚至一些从未到过六横的学者、专家,从一些史料中查找后推断,涨起港就是双屿港。

我从没怀疑过双屿港就在普陀六横岛,也曾利用自己在海军部队服役20多年的契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查找和论证,但所接触的资料越多,掌握的信息量越丰富,就越不能轻易地下结论,就越觉得双屿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壹 远东海上冒险家的乐园

双屿港的兴衰与明朝政府的海禁政策有关,明朝政府立国之初,西北边陲的元蒙势力仍然活跃,经常侵扰内陆居民,为防止腹背受敌,朱元璋采取了严厉的海禁政策,规定片板不能入海禁民入海捕鱼,沿海居民与海外商船进行贸易更被视为大逆不道,舟山群岛等一些沿海岛屿上的居民都被强行迁到内地。

此后的一百余年,海禁令一再发布。但人们的生活习性一时很难改变,一些居民因不适应内陆的生活,还是会在海禁令过后一段时间偷偷跑回岛上;贸易更是无论如何也禁止不了的,江南发达的手工业以及内地丰富的商品都在寻找着海外更大的市场,而海外商人也对国内精美的商品和高额的利润垂涎三尺,于是就有了私下交易。六横地处中国沿海的中部,交通便利,面朝太平洋,与日本、琉球等非常近,背靠富足的江浙地区,因此选择在这里进行贸易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十六世纪时期的圣玛丽亚号(资料图片)

据考证,最初的贸易有点像自由市场的性质,后来才慢慢形成规模,葡萄牙人、中国人、暹罗人、婆罗洲人、琉球人和平相处,自由贸易,最繁华的时候葡萄牙人在这里建有两座教堂、一座市政厅、两家医院和上千幢私人住宅。而且因为六横岛山多地少,当时的房价也贵得惊人。在双屿常住人口达3000多人,光葡萄牙人就有1200人,再加上每天数以千万计的往来商贩,市场极为繁华。

据后来率军队剿灭双屿的朱纨回忆,宁波等浙闽一带的居民,更是将双屿港作为贸易获利的重要地方,曰:一叶之艇,送一瓜,运一罐,率得厚利……三尺童子,亦知双屿为衣食父母。当然这里所说的一瓜并非一只瓜、一只罐,而是一船艇的瓜或罐,但从中可见其繁华的程度……

从史料中查找双屿的情况,我们的眼前似乎呈现出一幅熙熙攘攘的贸易图,难怪日本学者藤田丰八将之称为十六世纪的上海,这里也成了远东海上冒险家的乐园。


贰 双屿港毁于朱纨之

双屿港的毁灭又极具偶然性,据说起因是一个叫朗斯洛德·佩雷拉的葡萄牙法官来双屿做生意,他将几千得克 Dacats葡萄牙货币)的货物交给了一个中国商人,交货之后,这个中国人便杳无音信。佩雷拉非常气愤,想从其他中国人身上得到补偿,于是他纠集了一群无赖,趁夜深人静,跑了几里路,到六横岛的另外一处村庄,抢劫了十几户人家,并掳走了他们的妻子儿女,将十几个村民杀死。

此事惊动了朝野,龙颜大怒,于是朝廷派朱纨统一指挥浙闽两军,对双屿港进行围剿;为防止泄露行动机密,朱纨放弃了浙江兵不用,而是动用从福建带来的亲信部队围攻双屿。朱纨率武装船队,利用夜色掩护,堵住双屿港口,将里面的船只烧毁,并登陆到岛上,焚烧了建筑物与仓库。

但即使这样,据记载,仍然有1290艘船幸运逃脱,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双屿的繁华……

站在六横岛的嵩山顶上,四周山峦起伏,远处有翔鸥在海天间隐现,但到底哪处就是当年的双屿港呢?


古人的决策有其自身的道理,但功过就由后人来评说了,朱纨执行命令对双屿进行围剿是他本职的事情,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他在占领双屿后,所做的事情就有些,他曾想让福建兵驻守双屿,但因为福建兵想家,不安心;后来又想用浙江兵驻守双屿,但又担心是本地兵,日后恐生出是非来,于是就装运来大批石头,干脆将港口堵塞了。

也正是由于朱纨的这种近乎疯狂的,才使双屿港毁于一旦。在海边出生的人都知道,港口堵住后,如不及时清理,由于潮汐的作用,日积月累,淤泥很容易将航道堵住,使港区渐渐成为了滩涂,然后就变成了陆地。但在当时海禁政策下,海岛居民被大批赶往内陆,即使侥幸留下来的也是民不聊生,再加上刚经历围剿,谁也没有精力和胆量去清理那些堵在港口的石块。

叁 推测双屿港的地理特征和方位

不过,从朱纨堵港口这一点可以确定,当年的双屿港应该是个口小腹大的优质港,能停泊几千艘船只。但我个人认为港内海水不会很深,因为根据当时船只的特点,都是木质船;我也曾见过仿古帆船瑞士歌德堡号,应该说1743年左右建造的歌德堡号是欧洲比较大的一种帆船,但其吃水也在5米以内;而双屿港鼎盛时期是在明朝的嘉靖年间(即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实际上是在15231545年左右为最盛,毁灭于 15474月,与歌德堡号时期的帆船整整相差了200年,因此,可以断定那时候无论欧洲还是亚洲,其船只都比歌德堡号还要小,吃水也还要浅,所以港内只需十几米的水深就足够了。但从一本《在印度的葡萄牙人》的书中得知,一名叫法利亚的海盗在1541年驾船驶往宁波,途经双屿,受朋友的邀请上岸做客,看到的双屿港是个设防严密的要塞由两座对峙的岛屿构成、水深约46.4,而且还有一道溪流从山顶直泻下来,令人愉悦。也正是这些描述,令人疑惑,令人浮想联翩。

上世纪80年代的六横岛海图

法利亚说的水深精确到了小数点,应该说他和他的随从肯定测量过,但从当时的地理情况来看,法利亚测量的应该是航道上的水深,不太可能是港区内的水深。在海上呆过的人都知道,船在进港前最容易碰撞和搁浅,对航道测水深也是航海人的习惯;至于进入港内后,看着相同大小的船只进行锚泊或靠帮,一般不会搁浅。反过来说,即使他测量的是港区内的水深,经过这么多年的潮涨潮落,水深变化应该非常大,如果光凭这一点,说是六横岛与佛渡岛之间水域的水深接近50米,就断定为这里就是双屿港,我觉得不免有些草率。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米作为长度单位是在1789年,法国科学院的著名数学家达兰贝尔和海谢茵进行实地测量,得出1米等于0.512074督亚士(法国古尺),直到1875年,17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签署了 《米制公约》,正式确定米尺为国际公用尺。所以说法利亚当时的度量单位肯定不是现在的米,究竟是什么?还有待查证后才能明了。

六条山脉横亘全岛的六横,似一个个问号,写满了疑问。

明朝海禁时期,六横岛的中间是被海水分成上下两庄的,上庄的张家峧与下庄的干岩潭在退潮时能通过,这从六横的拜老三太太习俗中可以了解到。

那么,我们能否作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其实当初的双屿港就是上下庄之间的这条水道,而现在从长山嘴到张家峧这一带当初都是海水,只是后来筑了千丈塘后才变成了良田;而另外一面,从滚龙岙到干岩潭原来也是海,也是因为围海造田后才变成陆地的。而法利亚说的有一道溪流从山顶直泻下来,可以解释为张家峧后面的贺家山上流下来的溪水。

这一设想最大的障碍是,朱纨来围剿双屿的时候,经郭巨,过梅山,登上了六横的龙山,然后向北望,才看到灯火阑珊一派繁华的双屿。可以想象,朱纨是坐船绕着岛屿进行的,应该从现在的邵家一带登陆,再爬上龙山的。也就是说,双屿在龙山的北面。不过,此龙山不知是不是彼龙山。

再则我觉得,明朝时期的方位有些模糊,有史料上说,与朱纨一起围剿双屿的都指挥卢镗在围剿双屿时,在双屿以北的韭山洋,遭遇双屿的武装商船队,俘虏夷酋及众”400人。我们都知道,韭山洋在六横的南部,即在象山石浦港的对面。所以,有些历史资料在描述上相互存在矛盾,只能解释当时的方位感不是太清楚。

根据当时的岛屿与海洋的情况,现在的六横岛上有很大一部分在水里,如现在的石柱头、积峙、蟑螂山等,都是独立的岛屿,再大胆点设想:石柱头与邵家之间、积峙与大教场之间、蟑螂山与大沙浦之间等这些海域,都是可以形成双屿,也可以是很好的港区。正像有位先生所说的,当年的双屿港也许就在我们的脚下

肆 呼吁成立双屿港研究会

不过,有一种说法应该引起重视,双屿港就是现在的棕榈湾与大脉坑一带,因为去掉淤泥堆积后形成的陆地,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与葡萄牙冒险家佛瑞尼·门德斯·品笃描述的差不多,大脉坑上面甚至还有一条溪流至今仍在流淌;而且其位置就在郭巨、梅山对面,著名的佛渡水道就在旁边。也许有人会说,这个地方作为港区有点小,但要知道,当时的船只并不大,停泊上千艘船应该没什么问题。还有一个旁证可以作为参考,我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在他很小的时候,依稀在峧头街上,看到一个黄头发的人站在当时的合作饭店前吃大饼,许多人指指点点,说是东浪嘴、大脉坑、棕榈湾一带的人;朋友回忆说,记得这个人30岁左右,男性,但不知道他是不是混血儿。朋友将这事说了以后,我也问过一位在棕榈湾的老同学,他说已没有印象了……

争论也是一种进步,考证更是一种文化。双屿港究竟在六横岛的什么位置,一直众说纷纭,即使跑遍全岛,也很难找到有力的物证;而岛上的居民因为在康熙初年,为防止台湾的郑成功和反清复明的海上力量,舟山诸岛曾搬空过,六横岛当然也在其中,现在的居民大多是从宁波镇海一带搬来的,最多也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因此很难从口传中了解。有很多有识之士都在查找,网上也有许多双屿迷在热炒,那么,我们能不能成立一个类似于双屿港研究会之类的机构,将民间的力量凝聚起来,挖掘其中的文化与传说,使之渐渐明朗起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