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者相聚圆桌论坛共商蓝色发展大计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20-01-14 17:41:52 

四学者相聚圆桌论坛共商蓝色发展大计

 本文来源王诗成专著《经略蔚蓝》"蓝色视角" 

拥有3000多公里海岸线的山东再一次将目光投向海洋。

8月1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为全面启动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山东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领导小组。事实上,从1991年开始,山东已经明确提出并实施了跨世纪工程“海上山东”建设。到去年,山东全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8%。从“海上山东”到“蓝色经济区”,山东探索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脚步从未停止,且思路愈加清晰,愈加深化。对于21世纪的齐鲁大地来说,一幅崭新的海上画卷正徐徐展开。鉴于此,本期商势力圆桌论坛请来了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山东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韩立民四位嘉宾,重点关注从“海上山东”到“蓝色经济区”。

 

山东突围的战略机遇

山东商报:继十几年前我省提出海上山东概念后,我省又提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概念。从“海上山东”到“蓝色经济区”,这种提法转变的背景是什么?

王诗成:山东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在经济地位不断增强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中“五大压力”。

首先是生态环境“超载”,面临环境资源制约的压力。二是海岸工程重复建设,面临资源整合的压力。三是海岸线资源粗放利用,面临保护自然海岸线的压力。尽管山东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资源,但可用于建港和发展临港工业的不可再生的自然海岸线资源非常珍贵。四是区域产业布局受到行政区划制约,面临适时调整发展布局的压力。五是科教兴鲁、科学发展,面临人才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压力。

目前,全国18000公里的海岸线已经成为产业转移的重点,也是我国海洋开发经济带和产业聚集带。辽宁的“五点一线”、天津的滨海新区、河北的曹妃甸、江苏的沿海战略、福建的海峡西岸、上海的浦东、广东深圳和海南特区、广西的北部湾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的蓝色产业隆起带,并且这些地区基本都进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但山东还是空白。山东在政策优势上已经落后于这些地区,这对山东长远发展不利。

而此时提出山东半岛要建设蓝色经济区,这对山东来说是一个重大契机。

韩立民:应当说蓝色经济区的提出,对山东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对山东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科学定位。山东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之后,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加大,产业结构需要转型,这些都需要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加以指导,蓝色经济区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在区域发展中的具体实现形式。山东作为国内著名的经济大省,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当前,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已经在沿海“五个区域”确定了区域经济发展龙头,即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龙头、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广东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广西作为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山东地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南北夹击”之中,南北两个战略性经济高地的崛起,特别是环黄渤海地区的江苏沿海经济区、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和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等周边区域性产业聚集区的迅速发展,都对山东省未来在环黄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在上述背景下,山东省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并尽快突破刻不容缓。总之,蓝色经济区建设给山东带来了一个发展突围的战略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寻求更快更好地发展。

郑贵斌:山东处在东北亚经济圈的圈层中心,而东北亚经济圈是继北美和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发展迅速。在这样一个重要的经济圈层之中,我们应该谋求发挥更大的作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是从全面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是我省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这一战略的提出回答了三个问题:一是科学的发展思路;二是科学的战略定位,即找到一个支点;三是有望实现我省在国家战略中的突破。解决了这样三个问题,就是以科学发展的视野为山东谋划了发展的新思路;从全局出发,为山东在全国的走向提出了新的定位;从战略高度为山东的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战略意义非常巨大,影响深远。

黄少安:我理解的蓝色经济区是开发利用保护海洋,与海洋相关联的、开放的、生态的新型经济形态,主要包括海洋经济、临海经济、海岛经济、内陆涉海经济和海外经济。蓝色经济的迅速兴起,代表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不同于我省上世纪90 年代提出的“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它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发展战略,有了更加科学、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的内涵,必须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视角来认识。

蓝色经济带不只是海洋

山东商报:山东应如何进行蓝色经济带的开发,或者说应该着重发展哪些产业?

王诗成半岛蓝色经济带不仅仅是海洋,但蓝色经济产业的主体应该是海洋产业,包括传统海洋产业、新兴海洋产业和未来海洋产业。2004年我提出了关于构筑“四个半岛经济圈”的概念。用现在的话说是四个蓝色经济产业带。“第一,实施海洋农牧化工程,构筑半岛海洋生态带,半岛生态渔业经济带和半岛渔业创汇基地建设。第二,实施临海工业工程,构筑半岛海岸经济带,建设半岛海洋科教产业城和半岛船舶工业基地、半岛海洋化工生产基地、半岛海洋生物工程基地、半岛新兴工业基地。第三,实施港航工程,构筑半岛城市带,坚持港口推动、园区拉动、产业带动和开放促动,向世界集装箱装卸中心和综合物流枢纽中心的方向发展。第四,实施滨海旅游工程,构筑半岛国际旅游度假带,发展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海洋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娱乐、康复、度假、避暑、国际会展等现代综合旅游经济,打响‘山东半岛3000公里黄金生态海岸’品牌。

山东要借蓝色经济带建设的东风,发挥山东海洋高端制造业在全国领先的优势,把高附加值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精密仪器产业打造成蓝色经济带的亮点工程。

韩立民:蓝色经济带的开发不能脱离开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现实,发展蓝色经济区应当以当前我省的几大传统海洋产业为基础,不能脱离开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孤立地发展新兴海洋产业。我省目前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主体传统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盐化工业、滨海旅游业以及以青、烟、威、日等几大港口为依托的海洋交通运输业。我省上述四大传统产业的总体规模在全国沿海地区居于领先地位,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这些传统海洋产业,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发展档次。在此基础上,要针对半岛地区各自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适合半岛地区各城市特点的海洋科技产业,比如修造船业及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与保健品产业、海洋能源及海上风力发电、海水综合利用等等。

蓝色经济区建设,既是海上开发与陆域开发交融互促的过程,是海洋经济反哺陆域经济的过程,其发展核心是实现海陆统筹发展、海洋高端产业聚集和生态文明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范畴不仅包括广阔的近海海域,也包括海岸带和纵深的陆地经济区;既包括对近海、远海、深海的开发,也包括海洋与内陆的协同开发与协调发展。

郑贵斌:打造蓝色经济区是我省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实施海洋经济集成创新是我省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在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上,努力提高显示度和影响力,力争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能反映海洋经济发展的最经济、最持续与最大社会福利的集成最优目标的具有山东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否可以这样定位:以蓝色经济为标志,以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为支撑,以海洋资源科学开发为基础,以海洋优势产业为纽带,融合京津冀与长三角,连接黄河中下游广阔腹地,面向东北亚,拓展与日韩的交流、合作与发展,海洋经济、涉海经济、沿海经济、海外经济统筹联结,海洋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的率先科学发展的独具特色的沿海经济区。

黄少安:蓝色经济区建设要充分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京津冀的发展与合作。努力形成开发海洋、提升沿海、带动全省、服务全国的发展新格局。

争取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山东商报:应该如何进行合理的蓝色经济产业布局?需要注意什么?

韩立民:蓝色经济区规划是我省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我认为需要做到五个衔接,即上下衔接,做到我省的产业规划与国家海洋经济及其他相关战略规划的衔接;内外衔接,即要与东北亚几个国家主要是日韩两国的海洋规划形成互动及衔接;海陆衔接,要与临省的海洋经济规划取得协调;前后衔接,要与山东之前的一些重大规划比如“一体两翼”、“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等战略规划实现有机的衔接,使蓝色经济区规划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另外,目前半岛地区青、烟、威、日几个地市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海洋产业“同构化”现象,其后果是导致了地域间产业发展雷同,制约着地区间的产业分工和产业结构升级,下一步需要通过地区间协调规划和精细化分工尽量避免结构同构化弊端,实现区域间产业发展的合理分工。

郑贵斌: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思路,我认为应是“海陆统筹,合纵连横,强化核心,三圈联动,立体开发,外向发展”。

“海陆联动,统筹发展” ,一是统筹海洋经济的全面创新发展;二是统筹海洋经济、涉海经济、沿海经济与海外经济的发展,统筹陆上山东、海上山东、海外山东发展;三是统筹核心区、关联区的海陆产业布局和产业连接;四是统筹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山东半岛城市群、鲁南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对接;五是统筹海陆基础设施建设;六是统筹体制机制的一体化完善。

“强化核心” ,就是核心区一定要强化,经济区主要的就是一个激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就是人口、产业要素的集聚,同时在集聚过程中达到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所以一定要强化核心区的自然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再一个就是“三圈联动”,我说的就是资源圈、产业圈、区位圈三圈联动,立体开发也就是说海陆空立体开发,包括水下的所有资源的立体利用,同时就是外向发展。

按照省情以及布局所要求的经济、 社会、环境目标,建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形成以下产业布局:一城(科技城)、二带(黄海产业带、环渤海资源综合利用带)、三中心(研发教育、高端产业、航运)、四港群(青岛、烟威、日照、东营滨州四大港群)、五产业基地(海洋生物产业、海化石油产业、船舶等机械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滨海旅游及服务业)。产业布局一定要强化产业的联连,努力展延产业链条。

黄少安: 在建设蓝色经济区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处理好“一体两翼”发展规划与蓝色经济区与鲁南经济带的衔接问题。二是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问题。三是要研究测算一下,山东半岛海洋产业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包括养殖业在内的许多海洋产业前景如何?市场容量有大多?怎样延伸、 扩展相关产业链?需要一个清晰的思路,并在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做实。

此外,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淡水资源对山东半岛产业发展的制约问题。据我了解,山东半岛人均淡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6。产业发展一直受到淡水供应制约,到2010 年,半岛地区年用水量将达到 311多亿立方米,而目前的实际供给量只有 200 多亿立方米,缺口比较大。如何加大投入?怎样布局产业?需要认真谋划。

王诗成:风从海上来,从建设海上山东到海洋强省建设、从“一体两翼”战略到国家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山东迎来了“一蓝一黄”两个国家级特色经济区。这既国家领导对山东的信任也是对山东的重托,如何处理好海陆统筹、海河统筹、蓝黄并举,发展与保护共赢的关系,尽快拿出一个高水平的规划,建设一个高水平的蓝黄国家级生态经济区,这是9000万齐鲁儿女的共同的心声和责任。最后说两句话:蓝色江山风云涌,黄河流域龙抬头!树立蓝色新理念,共创蓝区新宏图!

王诗成2009年8月18日  山东商报  记者任峰、王均新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