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海洋优势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20-01-14 17:39:43 

发挥海洋优势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

本文来源王诗成专著《经略蔚蓝》"蓝色梦想"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措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山东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坚定不移地发展蓝色经济,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对优化全省经济结构、打造发展新优势、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任务重大,要求紧迫。

一、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是提升山东经济质量的战略选择

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两次视察山东,做出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蓝色经济区是以海洋为特色的经济区,发展海洋经济既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基本途径,又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蓝色经济发展方式是否科学、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发展质量和效益是否较高,直接影响到蓝色经济区的建设进程。

综观山东新世纪的蓝色经济发展,既具有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又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目前,国际海洋经济已进入深度开发阶段,向海洋进军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沿海国家,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也都在沿海省份。“十五”期间我国十个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喜人,海洋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向人们展示了把海洋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培植的广阔前景。从山东的省情特点看,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目前陆地资源短缺、就业压力大的矛盾非常突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8公顷,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的1/7,每年将有近百万劳动力需要安置,急需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开发海洋资源、发展蓝色经济对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山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同时也应看到,山东蓝色经济发展仍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和压力。海洋意识比较淡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相对粗放,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强化;海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传统产业比重较高,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相对滞后,海洋优势产业的带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海洋综合人员缺乏,海洋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海洋管理职能重复和缺位并存,海陆联动、一体化发展的机制障碍依然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从根本上看,是发展方式的分散粗放。

开发海洋、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是新世纪山东经济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活力所在、后劲和希望所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有利于山东适应全球海洋形势变化,抢占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制高点、争创山东发展新优势,有利于增强海洋竞争力,提高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需要。

  二、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蓝色经济的根本任务与目标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山东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蓝色经济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为依托,以建设“数字海洋、生态海洋、安全海洋、和谐海洋”为主要内容,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总目标,充分发挥山东海洋资源、海洋区位、海洋科技优势,按照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和机制体制创新力度,进一步整合资源,坚持环保优先,坚持科学开发与管理并重,完善海洋公益服务,不断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半岛现代蓝色产业体系建设力度,促进我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通过发展方式的大力转变、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力争到“十二五”末,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5%以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立科学高效的海洋区域管理模式,实现海域管理的现代化。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重点近岸海域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生态修复与治理取得明显成效,90%的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一、二类标准,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环境资源、岸线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重要海岛生态系统保持健康良好状态,形成海岛经济体系。海洋公益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建立起完善的海洋监测、预警、预报、应急处置的防灾减灾体系以及海洋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海洋开发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主要海洋科技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结构合理、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蓝色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三、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必须做大做强海洋主导产业

一要做大做强半岛现代渔业。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品牌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加强渔业科技创新,健全渔业服务体系,拓展渔业服务功能,重点实施现代渔业建设“双十工程”,即实施渔业资源修复、渔港及渔港经济区建设、500万亩标准化养殖池塘整理、渔船标准化改造、平安渔业、海外渔业、渔业良种、莱州湾生态整治、水产品质量保障、渔业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十大渔业基础工程,打造山东十大渔业品牌。要着力建设一批海洋牧场、一批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一批国家级水产苗种基地、一批国际一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一批远洋捕捞加工船队和海外养殖基地。

二要做大做强半岛临港产业。做强半岛港口群建设,着力打造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烟台为两翼的半岛现代化港口体系,举全省之力打造青岛、日照、烟台三大主力港建设,推动港口向国际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努力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做强临港工业基地。以大港口吸引大项目、以大项目促临港工业大发展,集中培植一批、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把半岛建设成具有现代水平的临港产业带。做强半岛船舶工业。优化产业规划布局,重点建设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大船舶工业基地。做强海洋运输业。调整海洋运力结构,促进海洋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做强海洋石油和盐化工业。以大型化、集约化、基地化、精细化为方向,把半岛建成全国一流的海洋化工基地。做强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生物技术、海水淡化技术、风能利用、太阳能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建设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三要做大做强滨海旅游文化产业。积极推动半岛“无障碍滨海旅游区”建设,着重打造“黄金海岸”和“旅游度假胜地”两大品牌,积极开发海岛生态观光、滨海游艇、海上垂钓、海底潜游和休闲渔业等集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区,重点加强滨海旅游度假区、海岸带自然保护区和滨海历史文化景点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海洋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办好北方妈祖文化节、风筝节、福地母爱文化节等活动,促进海洋与海岸带旅游文化蓬勃发展。

四要做大做强半岛海洋经济带建设。做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带建设,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态重化工业、现代加工制造业、临港产业和生态旅游业,建设国家级现代高效生态经济区。做强沿莱州湾、沿胶州湾、沿龙口湾、沿荣成湾综合经济带建设,把沿四湾地区打造成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的海洋经济板块。做强四大港口经济带建设。以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四大港口为依托,发挥邻近日韩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建设国际性的区域自由贸易区。做强海岛经济带建设。重点发展海岛生态旅游、海洋风电、海洋牧场和海洋文化产业为支柱的海岛特别经济保护区。把长岛建设成全球海洋安全平台、全球最美海岛。

  四、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必须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要加强海洋污染防治。建立各级政府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许可制度与海洋开发“三同时”制度,有效控制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开展近岸海域环境容量调查研究,制订我省海洋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加强近岸海域和重点海湾环境综合整治,严格入海排污口审批、监控。建立海洋环境监测长效机制。重点完善海陆环境管理部门协管机制,加强全省沿海监测机构建设,形成覆盖全省近岸海域的现代化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执行海洋工程、海岸工程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和定期预报制度。加快建设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重点海域、海湾、主要海洋功能区全天候常规环境监测。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保护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加强莱州湾、胶州湾、渤海湾和黄河口等生态功能区的修复与治理,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保护,规划建设一批海洋自然生态湿地、水生野生动物等保护区,有效维护海洋物种多样性。

  五、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必须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建设

要完善海洋管理规划。在修编《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编制我省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海洋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围填海造地及高涂利用规划、海域管理保护使用规划、海水利用规划、海洋生态保护规划、海洋物种保护规划、海洋特别保护区规划、海岛开发和保护规划、沿海城市带协调发展规划等。通过完善功能区与开发保护规划来规范海洋开发,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使山东巨大的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加强海域和执法管理。建立省、市、县和乡四级海管体系,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权属管理和有偿使用三项制度,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有序推进集中集约用海,在海域管理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实现海域管理信息化。整合海洋执法力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海洋行政执法监察制度,提高海上综合执法能力。加强省级海洋与渔业执法装备建设,“十二五”期间配备海上执法飞机。

  六、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必须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实施科技兴海(兴渔)战略。充分发挥山东海洋科技得天独厚的优势,按照“错位发展、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高位嫁接、形成合力”的原则,建设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基地,推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设立科技兴海专项资金,加快技术源头创新、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示范基地和海洋科技产业园区,加速成果孵化转移,带动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发挥科研机构公益服务职能,加大海洋与渔业科技攻关力度,研发推广一批深海矿产资源勘探、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与恢复、海水利用、水产良种选育及健康养殖等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加强海洋战略研究和人才培养。深化涉海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对公益性海洋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坚持发展海洋专业高等教育,建设国内一流的海洋院校和海洋特色专业。大力发展海洋与渔业职业教育,培养一批海洋与渔业科技应用型技术人才和海洋综合管理人才。

  七、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必须加强海洋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标准化渔港建设工程,增加有效避风港池面积,完善渔港配套设施。建立健全海洋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抓紧绘制山东省海域图1∶10 000重点海域使用状况图,加强海洋、海岛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和系统建设,实现海陆数据共享,建设全省统一的海洋信息化应用平台。加强海洋防灾减灾机构队伍建设,提升海洋监测预报水平。依据省政府发布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和省里制定的应急规划,建立健全海洋灾害应急体系。加快海上浮标、地波雷达、监测船只、海洋预报台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立应急信息发布体系,适时组织开展海洋灾害应急演练,提升海洋灾害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决策、指挥、评估与灾害救助管理,实现海洋灾害决策的科学化、管理手段现代化、信息处理智能化、防灾减灾效能最大化,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王诗成2010.3.25)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