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宝藏沉船“南海I号”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9-09-02 10:39:18 

      近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发布了“南海I号”保护发掘项目考古成果。这是国家文物局首次系统、全面地公布“南海Ⅰ号”自2014年以来的考古成果,再次掀起公众对“南海Ⅰ号”的关注热潮。

 

  “南海Ⅰ号”是一艘南宋初期在海上失事沉没的木质古船,于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2007年,“南海Ⅰ号”被整体打捞出水,并被安置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随后文物部门对它进行了系统性的保护发掘工作。目前,船货清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始着手沉船整体保护。

  出水文物18万件

  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介绍,沉船发掘的瓷器集中展示了南宋时期中国陶瓷外销的壮观景象。“船上的瓷器主要来源于东南沿海地区,这跟当时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形势有关。从唐代以后,大量海外贸易促成这种形势。特别是宋代以后,在福建、浙江大量出现了以外贸为主的东南窑厂,主要的销售对象和器型都是以外贸为主。”

  孙键说,“南海Ⅰ号”船上铁器的总重量超过130吨,生动展示了铁制品在当时海洋贸易中的重要性,说明宋代以煤炭化石为燃料的冶金业产量巨大,而且已经广泛用于对外贸易,成为输出的主要货物品种。

  此外,船上还出水了一些陶器残片,部分带有汉字,还有一些带有阿拉伯文。船舱内还出水了整套天秤、砝码,与沙特塞林港附近出水的铜砝码几乎一样,印证了宋代中国远洋贸易的繁盛。

 

  考古发掘显示,“南海Ⅰ号”沉船船体保存较为完整,仅艏艉稍有残缺,是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古代沉船。从船体结构和船型工艺判断,“南海Ⅰ号”属中国古代远洋贸易主力船型“福船”。这种船采用了水密隔舱技术,具有安全系数高、抗风浪性好、装货量大、适宜远洋航行等特点。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姜波认为,“南海Ⅰ号”的保护发掘,对于造船史研究来说是极其难得的样本。“一条宋代的船能保存到现在是非常难得的。海船一般航行寿命为30年,如果沉到水下,不被淤泥掩盖的话,很快就会被侵蚀。‘南海Ⅰ号’是‘福船’船型,很多造船工艺与结构特征都在它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示。”他说。

  业内人士表示,对沉船船体的发掘工作还将继续进行,并有望在一年内完成,届时或将有更多的考古发现。

  创造性整体打捞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刘绪对“南海Ⅰ号”的考古历程感慨万千。他说:“1987年刚发现这艘沉船时,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技术方面,我们都不具备打捞、发掘的能力。30多年过去了,‘南海Ⅰ号’终于重见天日。”

   

  “南海Ⅰ号”的打捞创造性地采用沉箱整体打捞的方案——将沉船从海底进行整体打捞、移入为其量身订制的博物馆进行精细化发掘。专家一致认为,此举堪称世界水下考古史上的一个壮举。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还尝试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保证了“南海I号”的考古发掘得到全程准确记录,为今后博物馆展示、复原与保护提供基础数据保证。

  同时,考古队还对海洋沉船埋藏环境、沉船遗址的海洋生态、古代海上生活、古代中外生物交流等开展了综合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南海Ⅰ号”在考古发掘工作启动伊始,还产生了一个亮点——沉船考古现场的发掘、保护工作始终对公众开放。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参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成为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窗口。

  孙键表示,发掘、保护、展示三位一体,科技创新是“南海Ⅰ号”考古工作的一大亮点。

  填补南海丝路研究空白

  “南海Ⅰ号”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长眠海底800余年之后,中国水下考古人以其坚韧的毅力和辛勤的努力,一步步揭开其神秘面纱。

 

  “南海Ⅰ号”的发掘不仅填补了南海丝路研究的空白,使这一沉睡于海底近千年的文明桥梁重新活跃于国际舞台上。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认为,“南海I号”对中国水下考古的意义,类似于殷墟对中国陆地考古的意义。它为中国水下考古树立了典范。

 

  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看来,“南海I号”的挖掘有4个方面的重大价值。一是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历程,是可以写入人类水下考古教科书的典型案例,其采用的整体打捞方案、发掘方案,被印证是非常正确的。二是“南海I号”对于研究宋元时期的海上贸易,尤其是还原当时人的生活,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材料。三是丰富了人们对宋代社会经济的认知,更新了以往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出口瓷器、丝绸的旧有认知。四是实现了水下考古挖掘和公众展示的统一,沉船放入水晶宫内,整个考古的精细化过程得以全面展示于公众视线下。

  姜波表示,“南海I号”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经典案例向全球推广,成为中国水下考古界的骄傲。

 

  “南海I号”发掘大事记

  ●1987年

  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在南海上下川岛海域发现“南海Ⅰ号”

  ●2000年

  考古部门对“南海Ⅰ号”正式展开调查

  ●2001年

  搜寻和定位沉船遗址,进行水下调查

  ●2003年

  规划、立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项目

  ●2007年

  “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成功,移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

  ●2014年

  “南海Ⅰ号”沉船保护发掘

  ●2019年

  “南海Ⅰ号”船舱内文物发掘完毕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