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深海热液原位探测取得新突破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8-07 09:38:29 

       本网讯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我国科研人员在深海热液原位探测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国际上首次获得高温热液流体中溶解二氧化碳及硫酸根离子的原位浓度。科学家据此推断,热液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被低估。国际地学期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学》以封面研究论文形式刊发了这一成果。

  据了解,深海热液系统是20世纪地球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高温热液喷口流体理化性质及其对大洋环境影响,已成为热液活动新的研究热点。

  如果科研人员将热液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受温度、压力变化以及海水混入影响,热液喷口流体的化学成分或浓度会明显改变。近年来,科研人员采用保真取样方法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得了较为贴近的数据,但由于取样方法限制,一直无法获取高温热液喷口内流体的准确样本,造成分析数据与实际仍有明显差异。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瞄准这一国际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耐450摄氏度高温的热液流体拉曼光谱探针。自2015年以来,这套探针搭载“科学”号科考船上的“发现”号深海缆控潜器,对马努斯热液区、冲绳海槽热液区的高温热液喷口进行了原位拉曼光谱探测,采集到大量原位光谱数据。

  基于2016年“科学”号获得的冲绳海槽中部热液区三个高温热液喷口流体的原位拉曼光谱数据,结合实验室内大量高温模拟实验建立的相关拉曼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科研团队成功确定了冲绳海槽中部热液喷口流体中溶解二氧化碳及硫酸根离子浓度。

  通过对比同一热液喷口的数据,科研人员发现,原位测量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实验室保压取样样品二氧化碳浓度高出3倍以上。这一成果表明,热液活动对全球碳循环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很有可能被大大低估。




查看原文:http://www.oceanol.com/content/201808/07/c79771.html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